
左图为整治前马岙自然村路边的垃圾山,右图为整治后的现状。
近日,“农村垃圾”成为热议话题。上周,记者深入三界镇剡东村大毛湾自然村及马岙自然村,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发现路边、山边、河边等地的垃圾触目惊心。在将情况反映给相关负责人后,该村立即进行整改。昨日记者再次探访,发现一周之内,农村环境脏净两样。
一周前,垃圾乱弃狼藉一片
11日,记者在剡东村大毛湾自然村前清风桥通往下王镇的县道两边,发现塑料袋、餐盒等随处可见。这么多垃圾从何而来?
“大多是过往的垃圾车飘下来的。”一位村民一边摘豆角一边习以为常地说,“夏天最难受,现在蚊蝇少多了。”而桌子的一旁,一张粘蝇纸上已经贴满了苍蝇。
记者沿着公路走了几百米,除了看到路边、山边坑坳里隐藏的各式垃圾,几乎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村民清扫的垃圾放在什么地方?
“倒在屋后的竹园里。”路边小店店主脱口而出。
过清风桥驶向104国道,远远看到对面马岙自然村有一座“垃圾山”稳坐曹娥江边。于是记者掉转车头来到马岙自然村。只见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都比较干净,但村委会前的垃圾房旁却不和谐地丢着几袋生活垃圾。过往的村民告诉记者,要想看到真实的环境现状,就得去村子西侧的路边转一转,到江边看一看。而那里正是我们在104国道上看过来的“垃圾山”。
记者在此处看到,生活垃圾大量堆积,沿途的树上、竹林里分布着各色生活垃圾,而“垃圾山”的下面就是曹娥江。
大毛湾和马岙的环境卫生为什么这么糟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管理不到位和顽固的卫生习惯是主要原因。
“路两边的垃圾基本靠风吹,从未看到村里的保洁员过来清扫。”采访中,大毛湾自然村两位村民的说法如出一辙,在他们看来,由于没有垃圾桶,自家垃圾只能倾倒在屋后。
而在马岙自然村的董大妈看来,村西侧“垃圾山”形成原因之一在于垃圾桶太小,不能足够容纳附近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住在“垃圾山”附近的松大爷则认为有些村民没有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意乱扔,而村保洁员只负责倾倒垃圾桶内的垃圾,对这种村民随意倾倒形成的垃圾点不作清扫,导致垃圾越积越多。
立即行动,一周内清理垃圾死角
采访当天,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三界镇联系村干部周毛富,他表示会立即整改,加强监督,并适当增添垃圾桶。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剡东村大毛湾自然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天常常会看到村保洁员过来清扫路边垃圾。记者沿途走来,路边相较之前明显干净了。该村一位竹姓村支委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在购置垃圾桶,过几天就会安放到位。
从104国道向对面望去,马岙自然村的“垃圾山”已不见踪影,村民们说,前些天已有人前来清运。垃圾死角虽然已经清理干净,但如何保持还需靠大家共同维护。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将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百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