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去吃早饭,听一位母亲在唠叨:今天学校要家长亲自去拿成绩单,孩子成绩这么差,面子都没有,真不愿意去,我们自己都放弃了。接着她又说:女儿读初三了,越来越疯狂不听话了,我们经常发生争吵。我踢她一脚,她居然还我一脚;我拿刀子吓唬她,她居然一动不动,还对着我咆哮……
我在一旁虽然没有作声,心里却五味杂陈,暗吃了一惊:这位母亲和女儿的对抗“惨烈”到剑拔弩张的程度了,实在是一种悲哀和遗憾,这和溺爱“异曲同工”。据笔者观察分析,该母亲不是不讲道理,而是教育方法和理念出了问题;而且有类似情形或者感叹的现象司空见惯了。
有这样情况的家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肯定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人人都是教育专家,能很专业地去解决子女成长中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可是作为真正爱子女的父母,就应该静下来想想哪里出了问题,想出对策,而不是一味指责子女“越大越不听话”;退一步说,就算子女出了问题,父母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寻求对策,简单粗暴和对抗争吵只会使亲子关系越来越远,于孩子和家庭都有害无益。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建议和上述母亲有类似情况的家庭,不妨利用寒假时间这样做:首先静静想一想自己曾经经历的青春期的变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其次想想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有做得不当之处,比如有否急于求成甚至不择手段?是否独断专行以达到维护自己“威严”的目的?等等;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尊重子女,倾听子女对家教现状的感受以及子女的期望,同时要多想想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自信,绝不轻易说放弃或者绝情、不留余地的话,因为那样会把双方都逼进沟通的死胡同,使孩子关上交流的心门;最后是协商解决的方法,包括向其他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庭学习借鉴,不然,放假了,亲子见面的机会更多了,矛盾会愈演愈烈,甚至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父母总是希望和子女在和谐的氛围里生活。让我们的父母放下所谓的威严,认识到子女正在变成一个需要尊重、需要平等相待的社会人,和子女们好好谈谈,尽管子女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