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成转型升级“法宝”
5月初, 100台从德国引进的“斯托尔”全自动电脑横机落户宏达制衣车间,在宏达公司有着17年工龄的张高正,与30多名员工一起,从这个月开始做上了“斯托尔”们的“将军”,从每人管理一台半自动横机升级为每人管理6台全自动横机。至此,该公司年产80万件生态型高档针织服装生产线技改项目全线上马。
很多从事传统纺织业的企业这几年都在喊“外贸生意难做”,可对同样做针织服装生产的“宏达”来说却越来越如鱼得水,产品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几百万件的外贸订单纷至沓来,一度成为“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的领军企业。“宏达”依然能站立潮头的秘诀就是“机器换人”。
老员工黄文峰2000年刚进“宏达”时,与上千名挡车工操作的全是手摇横机,每人一台,在工作过程中,手摇横机总是无休止地“将他一军”,不是断线就是卡梭,双手不停地干一天最多只能做5至6件衣服。几年后,宏达公司实施“机器换人”的战略,黄文峰操作起了半自动的国产横机,尽管操作的还是一台机器,但生产效率比手摇横机提高了将近一倍,人更是轻松了很多。如今,宏达公司投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电脑横机,黄文峰一人能操纵6台机器,生产量从之前的每天5、6件提高到了每天50多件。按黄文峰的话说,现在他们全做上了“将军”,再也不用担心被横机“将一军”的遭遇了。
宏达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林说,制衣的3道工序横机、套口、成衣,这几年他们花大手笔陆续引进了国际领先的300台全自动电脑横机,当初这样的举措在业界看来有些“疯狂”。仅一台机器就需要花上40~50万元的投资成本,这还只是一道工序。巨大的成本投入让有些企业看不到远景,不敢投入也不想投入。但宏达公司就是这么做了,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传统纺织业的转型升级。
“每一件服装都靠千根丝、万根线,千针万针织成,任何一件服装抽掉一丝、漏掉一针就是次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动力,节约就是利润。”……在宏达公司的每个车间里写着各种宣传标语,“宏达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针织精神”。对于这样严格的产品要求,宏达公司的员工勇于攻坚克难,通过改进生产设备、提升员工素质、强化绩效考核等等途径来做精产品。
“原来生产中1个工人管一台机器,现在一个人可以管五、六台。”张林说,人工成本下降的同时,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是相当明显,“机器换人”俨然已成公司做好高端产品的法宝,从2010年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后,公司既缓解了劳动用工紧张状况,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产品质量提高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