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乡镇(街道)蹲点报道告一段落后,本网记者将继续深入有关部门开展蹲点采访,挖掘机关干部主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群众、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亮点。今起推出来自部门的蹲点采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昨日中午1点30分光景,市发改局经济体改科负责人魏康的办公室,依然留着一条门缝。一份“建设‘两美嵊州’机制体制创新的初步方案”打印稿,正捧在他的手中,托一下800度的近视眼镜,专注的眼神又回到了纸上。
魏康的家就在北直街上的商业城附近,从办公室到家里步行也不用10分钟。“趁着午休的2个多小时,可以安静地学习、领悟一些政策性较强的文件,尽可能使出台的机制、体制方案更趋科学、更趋合理。”魏康说,前两天刚刚起草完毕“两美嵊州”(建设美丽嵊州、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的初步方案,不仅要悟透上级的改革方向,更加要紧密结合嵊州经济发展的现状,虽然与环保、国土、经信等九个部门经过沟通与协调,但唯恐哪个环节不够完善,成天担着大心事呢。
“综合、投资、体改、物价,可以说,发改局的每一位干部,担的全是大心事。”其实,魏康担着的心事,记者在前一天跟随副局长黄旭东、城乡体改科科长刘小明去甘霖镇的路上已有耳闻了。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如何组织实施一批操作性强、富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调研课题,谋划好我市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是摆在发改局干部心头的一桩大事。“十三五”期间,全市的发展空间如何优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哪里?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定位?特别是上虞撤市设区纳入绍兴大城市以后,区位优势北移,地处绍兴南部的嵊州如何谋划发展?发改局从上至下有了更大的压力。
担的是大心事,做的是实事情。这是记者在发改局蹲点采访中的所见所闻。6月10日,时近中午,甘霖镇政府小会议室,黄旭东、刘小明正向几位镇干部详细了解“上高农村集中居住区二期项目”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以便牵头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稍后,发改局的两位同志又与杭州融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二期项目的总体布局、户型与景观设计等方案逐一沟通。
今年以来,发改局在五大中心镇分别推出了“一个提升集镇品位项目、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一个‘三改一拆’项目、一个商贸综合体项目、一个房地产项目、一个工业功能区提质扩面项目”这“六个一”项目,共30个项目让发改局城乡体改科忙得团团转。
当日下午,离开甘霖镇的黄旭东、刘小明一行,又到长乐镇雅张桥施工现场了解实情,为的就是将施工方的需求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年初开工的长乐镇雅张桥改建工程,如果不加紧打桩会面临汛期的到来,如何既不影响工程进度,又能保障工程质量,施工方提出了变更桩基施工工艺的措施,需要组织专家会审。
刘小明说,这几天城乡体改科的当务之急,是将五个中心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市级层面协调的问题全部摸排清楚、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