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治水需要坚持不懈
在通源乡采访,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全乡对于村庄河道保洁的重视,一个个活动人展开,一项项制度的出台,一条条举措的实施……他们将村庄的治水工作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在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诚然,治水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 要想乡村水常清山常绿就是要脚踏实地坚持、再坚持。
要想水常清山常绿,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必不可少。解决农村治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只靠一段时间的突击是没有用处的,控制源头很重要,必须采用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建立一套长效机制。通源乡汇集1万多字的《通源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就是一个制度的保障,是长久落实环境治理的行动指南。各项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村民、干部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任务,推进治水工作有序开展。
要想水常清山常绿,需要动员全乡人民的力量。全面开展治水工作,单单靠政府、保洁员或者其他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以“全民总动员”之势,集合所有人的力量来推进这项工作。各村河道保洁员要明确河内、河边垃圾处理的具体措施和基本工作要求;每位乡、村干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措施落到实处;每位村民要自觉起来,确保不向附近河道倾倒垃圾、污水等。
要想水常清山常绿,最根本的是提高村民素质。人是优美环境的享受者,也是优美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环境才能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开展乡村水环境的治理,不能“见物不见人”。要让村民了解治水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对这一工作的责任。只有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自觉自为,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治水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的工程,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为了青山绿水为了美丽家园,这项工程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