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嵊州的母亲河,长乐江正通过“五水共治”,成为一条堤坝更坚固、江水更清洁、两岸风景如画的河流……
长乐江属剡溪西干流,旧名西江,是嵊州的母亲河。
我的家乡开元位于长乐江西北岸,据《周氏宗谱》记载:先祖周建元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从东阳县玉峰迁此开创基业,“元”乃伊始之意,故名开元,明代初年,村庄初具规模,足见历史悠久。开元境内地势平坦,有一条从长乐江上游筑砩引入渠的源头活水潺潺而来,穿镇而过,人们延续着祖辈的习惯在自家门前淘米洗衣,灌溉良田。嵊县丝厂用好水缫出免检丝,富有光泽;开元酒厂酿出的老酒延年益寿。正像“五房口”路廊外圳边石碑所刻“问渠因何清如许,汇得源头活水来”。
长乐江流域自大昆江、绿溪江、南山江等汇入,原长乐江为平原性河流,弯弯曲曲,宛如一条长蛇,由于山林破坏,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设障严重,以致行洪不畅,加以台风频繁影响,暴雨强度大,洪水来势迅猛,水灾频繁发生。我小时常听长辈们诉说乡愁,解放前为了防洪每户人家都要出钱出力,用沙袋竹筐垒石筑坝,为此常常发生乡与乡、村与村打群架的事儿,造成人员伤亡。
长乐江河底多为黄沙和卵石,当河水流到转弯处,自然形成一个个水潭,一到夏季,我与小伙伴常到水潭游泳嬉水,摸螺蛳,抲鱼虾,一个潜水还能抓到藏在黄沙里的石斑鱼,常常玩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开元通往方口的长乐江上用石块或水泥筑成丁步,供行人过路,过水路面可供车辆通行。但一到梅雨季节长乐江水位提高,丁步和过水路面常被冲毁,那时一村排埠头自然村有几个长辈用原先抲鱼的竹筏作为渡船,人力撑运,横渡长乐江以解决人们出行。那时我也好奇学着撑排,在水中享受着少年时期的乐趣。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嵊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对太平桥以下至嵊城全长33.6公里的江道进行综合治理,那时发动沿江两岸男女老少齐上阵,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起早落夜,挑灯夜战,挑一担沙石发到一支竹签,再用竹签换工分,用汗水与众同治水患,共筑江堤,以保家园。到1979年12月,长乐江治理工程全部竣工,治理后新江缩短到26.1公里,河道顺直,排洪顺畅,两旁长堤护岸,改变了千百年来河道弯曲、常遭洪涝的现象,杜绝了水利纠纷,并在上王至竹溪公路线开元建造了一座二车道水泥平板桥,交通较为便利。此桥经过近40年的通行,桥面铺装层磨损严重,桥台、护坡、栏杆开裂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猛增,桥梁改造势在必行。在长乐镇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00多万元、于2012年改造建成一座长60米、宽20米、四车道的现代桥梁,给开元、剡源一带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车畅其流,人便于行。
如今,作为嵊州的母亲河,长乐江正通过“五水共治”,成为一条堤坝更坚固、江水更清洁、两岸风景如画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