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一会儿轻唱,一会儿欢跃,流过一片片浅滩……
南山水库大坝以下至市区西桥30多公里的河流段是剡溪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发源于长乐而得名长乐江。我的老家在长乐江源头,所以我从小就接触并亲近了长乐江。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长乐江特别的宽阔,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色彩各异的鹅卵石几乎布满整条江,不规则的江堤上,长着绿色的元宝树、芦苇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草木。
她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一会儿轻唱,一会儿欢跃,流过一片片浅滩,注入一个个深潭,然后缓缓向东流去。
她清澈通透,可让人看得清深水潭里飘动的水草和游弋的小鱼。
清晨,水面总会蒸腾起一层薄薄的雾气,使江显得些许朦胧,却也更让人觉得恬静。随着太阳的升起,雾气慢慢地消逝在江畔。特别是夏日的傍晚,晚霞将江面染成金红色,仿佛整条江流淌着的全是金子。此时,最令人难忘和动人的风景则是在江里游泳的大人和孩子们的身影。在火红的霞光下,远远望去江里的人都成了一个个流动的剪影,显得格外的迷离和神秘。因靠近长乐江的便利,我早早地告别了旱鸭子而成了“浪里白条”,在江里游泳、摸螺蛳、抓鱼虾成了我儿时最难忘最甜蜜的记忆。
那时的长乐江也是我眼中最大的河流,是我心目中的母亲河。
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叶,县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长乐江改造工程建设。改江就是将原来迂回曲折、分散无序的长乐江改直,两岸砌上坚固的石头堤坝。改建的河道有30多公里之远,工程之大可想而知。那时虽然我刚上高中,但也参与进了火热的改江工程建设中。不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次长乐江挑沙土的义务劳动,星期天我还代替父母用手推独轮车运送过十多天江堤石料呢!说起这运送石料的工作,其中的艰辛可谓是一言难尽。老家村后的山上有优质的石料,又处于长宅(长乐至东阳宅口)公路旁便于运输,于是此地成了长乐江改建用石料的地方之一。那时也还没有拖拉机,货运汽车在农村更是少见。沉重的石料从石宕运到5公里外的小鸭桥、下曹等处,全靠人力胶胎独轮车和双轮车。家里有辆独轮手推车,父母亲轮流为江堤运送石料。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虽说我从小就学会使用手推独轮车,但运送石头还是第一回。在父母的再三叮咛下,虚岁才17岁的我推着手推车拉起满车石头上路了。石头沉,惯性大,又遇长长的泥沙下坡路,我使出掌握的全部技巧和全身力气,一步一步努力把握着车的平衡和平稳。运送石料中因故出现翻车的事故是常有发生的。因此我每一步都不敢松懈。可以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石头运送到目的地。一过秤,居然有600多斤,与全劳力的大人运送的不差上下。卸下石头我才注意到,不知何时双手已有多处被凌厉的石头割破,汗水已将身上的衣裤全都浸湿。平时一顿中餐一满碗饭已足够,那天中餐居然吃了满满三碗……亲自经历了手推车运送石料,才真切地体会到其中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才深切地感受到父母辛勤劳作、养家糊口的不易。“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凡其他事情也是类同的。
也许是因为堤坝里砌有我运送的石头,每当我走过长乐江堤坝时,总会滋生出一种亲切感。每当夏日来临,也总想多在这条母亲河里畅游,重拾我少儿时的生活和梦想。可是后来,随着沿江两岸大小工厂、家庭作坊雨后春笋般兴起,畜禽养殖场的日渐增多,而治理污染没同步跟上,以及沿江小溪流生活垃圾的污染,江水水质在日渐变差,不由得我生出几多担忧和惆怅。
好在现在综合治理工厂污染、清理整治河道溪流、关停沿江畜禽养殖场、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五水共治”,让我欣喜地看到了往昔长乐江清澈姣容的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