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大溪便是人们天然的浴场。东桥、南桥、西桥,乃至整条大溪都是游泳纳凉的人群,场面有些闹猛……
说起眼前这条穿城而过的溪流,我们这些老城关不习惯称呼她的大名剡溪,而是喜欢直呼其小名大溪。大溪埠头、大溪坎头、大溪沙滩、大溪水等等,可是当年乡土口音浓重、使用频率很高的生活用语。
在我们老城关的记忆里,当年的大溪也不是如今这番模样。就拿接触最密切的西桥到东桥这一段来说吧,可是弯弯曲曲、深深浅浅、宽宽窄窄,次第错落,风情万种,尽显自然界的岁月沧桑、世态炎凉底色。这才是大溪“天然无雕琢”的原装形态。
大溪南岸是高低凹凸的泥坎,坎顶疏密点缀着众多元宝、杨柳等杂色树木,或斜探,或倒卧,或弓身,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与河岸连接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桑树林,再往南才是整畈整畈的水田,狭窄的嵊长公路镶嵌其中西行而去,与平行的大溪互为呼应。大溪北面是较为开阔的沙滩,卵石、黄沙各据领地,互不侵犯。沙滩洁净如洗,少有尘埃,更无垃圾,常有人裸身仰卧,享受风味独特的沙滩日光浴。不少居民到大溪浆洗衣被后,干脆把衣被直接晾晒在沙滩上,不到一个时辰就脱水干燥,十分快速便捷。
每到夏秋,大溪便是人们天然的浴场。东桥、南桥、西桥,乃至整条大溪都是游泳纳凉的人群,场面有些闹猛。当然是年轻人占压倒多数,而且争胜好强,喜欢在众人面前显露一下才艺或绝招。有的蛙泳、蝶泳交替使用,姿势优美,速度飞快,显然是个行家里手;有的擅长踏浮脚,能把上半身浮出水面,悠闲地四处转悠,被誉大侠水上漂;有的善于潜泳,以闭气时间长、潜游路途远受青睐。大溪鱼虾众多,且不避游泳之人,不时地往人的身上碰撞和吸吮,以示亲热,让人痒丝丝地十分舒服。把毛巾平放在水中,小鱼就会傻乎乎地钻进去游弋,毛巾猛地往上一提,活蹦乱跳的小鱼就成了俘虏。
有一年,剡山小学组织学生到中爱公社参观,因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又是徒步来去,大家热得口渴非常、嗓子冒烟。在返回途中,大家迫不及待地跑到东桥沙滩,手捧大溪水牛饮起来,异口同声惊叹:“好甘甜鲜洁的大溪水。”那时城关还无自来水,但水井众多,水源充沛。不少居民却舍近求远,用大木桶挑大溪水食用,就是贪图大溪水的甘甜鲜洁。有人还从中找到商机,在南门外大溪边建起数个临江茶楼,专门用大溪水煮茶待客。人们到茶楼花上几分角把钱,喝上一碗清香扑鼻的大溪茶,听上一段“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武松斗杀西门庆”之类的精彩评书,在那年头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享受。
平时温顺慈祥的大溪也有强悍发脾气的时候,常借台风影响水满城关。每每此时,灰堆头、石柱头、下园地等地势低洼处就会一片汪洋,就连南大街、东直街、西前街等老城区也不能幸免。古城的西门、化龙门等至今尚在的可以升降的御洪石门就是见证。为此,政府倾全力对大溪进行了治理,把弯曲的河道拉直,把狭窄的河身拓宽,两岸筑起高大的堤坝严加护卫,使之变成了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则失去了“天然无雕琢”的原装形态,但换来了气势宏伟、江道整齐、行洪顺畅、排灌便捷、农田受益的莫大效益,人们从此摆脱了洪涝的侵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今,大溪出现了新问题,大溪放空后黑漆漆、灰溜溜的河床表明水质遭到了一定污染,甘甜鲜洁的印象已渐行渐远,人们不仅不敢生吃大溪水,就是下水游泳也望而生畏。笔者认为,应乘这次“五水共治”的东风,对大溪进行二次治理。如果上次治理的重点是河的话,这次治理的重点应该是人,通过治理使嵊州人树立爱护母亲河共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摒弃乱倒垃圾、偷排污水劣习……万众一心,呵护大溪,把美丽和健康还给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