逵溪,是家乡的母亲河,也是我童年欢乐的摇篮。东晋名士戴逵慕这里溪山环抱,环境幽静,风景秀丽,在片云岩筑别业隐居。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艺术家,将原村名池溪、门前溪,统统成为逵溪。因而,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一下子成为名溪。
逵溪的上游,有一个240多亩大的广利湖,过去湖水从石缝里流出,潺潺的逵水,日夜奔流,出花田坂太祖庙门口,与泥塘的后潘溪在新官桥头汇合,称为崇仁东江。江水顺流而下,经过马仁、白泥墩,入江田溪。又经浦桥入长乐江。滚滚的江水,穿越嵊城,至东桥注入剡溪。故逵溪是母亲河剡溪的一条支流,溪虽小,但名气不小啊!
逵溪,特别在春秋季节,成了老人们的乐园。在我的记忆里,过去逵溪清澈如镜,成群的游鱼来回穿梭。每下大雨,广利湖水猛涨,鱼儿从溢洪道溜出来,逵溪的鱼自然多了。那些村里的老人,闲在家中无事,就想到了钓鱼。于是,每天上午,三三两两的老人,拿着钓竿和小凳,慢悠悠地走到小溪。先在柳树旁,蕴草边,撒下一些米,又用蚯蚓或麦粉,作为诱饵。他们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手执钓竿,坐在溪边垂钓。看看岸上碧绿的田野,听听树上鸟儿的啁啾,心里感到特别舒畅。老人们钓鱼个个都有一手,鱼儿频频上钩,钓竿此起彼落,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钓上岸。有鲫鱼、鲶鱼、鲤鱼、草鱼,也有鳗、黄鳝、泥鳅等。有的老人运气好,还钓起了斤把重的鳖,高兴地跳起来。
约莫钓了2个小时,人人都有鱼儿收获。他们收拾了渔具,拿起沉甸甸的鱼篓,愉快地回去。家人把这些鲜鱼剖出来,清洗干净,有的煎,有的蒸,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餐,其乐融融。老年人常钓鱼,既可养身,有益于健康长寿,亦可品尝鲜鱼,增加营养,改善生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钓鱼成为村里老人们的爱好,逵溪成为老人垂钓的乐园。
逵溪,在夏天也是孩子们消暑的乐园。夕阳西斜,余威未尽,射出万道金光,映成满天彩霞,与碧波相映,姿态万千。一群群孩子欢快地跑来,把衣服一甩,像跳水员那样,高高地站立在溪边,张开双臂,纵身一跳,“扑通”一声,光着屁股潜入水中,或游泳,或嬉戏,忽浮忽沉,活泼可爱。一会儿,骑在牛背上、唱着山歌的牧童也过来了,小溪立刻沸腾起来。他们把牛赶到溪里一放,就欢快地在溪中游泳着。那轻盈的身姿,优美的动作,真可与游泳员相媲美。大家在水中玩了片刻,不知是谁的号令,牧童哥与孩子们打起水仗来,你泼来,我泼去,个个像落汤鸡那样,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溪水,从头一起落下来。用双手抹一抹眼睛、嘴巴,多么开心啊。直到夕阳西沉,孩子们的妈妈赶来,像赶鸭子似的,把这群孩子赶上了岸。孩子们只好怏怏地跟着妈妈回去。孩子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欢乐中度过的,如今回忆起来是多么的有趣。
我出生于逵溪,可以说喝逵溪水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在溪里钓鱼,戏水,在石桥上玩掏子、打纸牌等游戏,过着无比欢乐幸福的童年。一生难忘,回味无穷。如今在“五水共治”中,希望对这条逵溪加以整治,溪堤砌筑石坎,桥边建座纪念亭,绿化硬化人行道,彻底清除溪中的障碍物和垃圾,再现蓝天碧水、青山绿坡、鸟欢鱼跃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