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宴席厨师
采访对象:叶伟庆
基本情况:做宴席厨师已经十三年,平时都很忙,除了本市,东阳、新昌、绍兴都有人请他过去掌勺。
出彩一句话:“我忙碌一天,最幸福的时刻是看到这些人都喜欢我做的菜。”
4月12日,清晨5点半,天微亮。在甘霖镇俞赵村俞家砩自然村一处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叶伟庆正拿着菜单清点着食材。海鲜、肉类、蔬菜……装满了大桶与铁盆,热气氤氲之下,一帮人正忙着准备厨具、清洗食材和生火……今天,这里有一场喜宴。叶伟庆是这场喜宴的掌勺厨师。
“在农村,但凡有个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招呼亲朋邻里,摆上宴席,少则四五桌,多则二三十桌。我去年就差不多接了200场的红白喜事。”叶伟庆说。41岁的他干这一行已经十三年,平时都很忙,除了本市的,东阳、新昌、绍兴都有人请他过去掌勺。
“这里是摆两天宴席,所以昨天已经工作一天了,为这家的亲戚们准备一些简单的饭菜。今天是大婚日,共来了20桌的人,每桌要烧21个菜。我要抓紧时间了。”叶伟庆说完,往一锅热水里倒入了大量牛肉。大锅里煮开的水正冒着泡咕咕作响,牛肉在大锅里翻煮着,开始慢慢变色,不一会儿就肉香四溢了,他的徒弟迅速将生姜、调料放入其中,盖上锅盖。
另一边,调料浸泡过的猪肘子也入了锅。“像牛肉、肘子、老鸭等食材,蒸煮时间长,所以要先煮下去。”叶伟庆一边说着,一边往旁边一口烧热的大锅里倒油,他要做一道面线虾。帮工已把虾去除了壳,腌上调味料。叶伟庆快速用卷的方式把软面线包覆虾身,等到油热后炸至金黄色。这样的面线虾,他要炸200多个。
虽说有帮手,但是味道归根到底是由叶伟庆决定的。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对时间的精妙掌控,不同的烹制手法,都会影响口感。叶伟庆没有片刻休息,在大锅小锅前动作娴熟地舞动着铲子,翻、炒、铲、焖,一道菜完成装盘前,他还要往里加点料酒,放几把香葱……忙得不可开交。
在烟雾和热气的升腾中,几个小时过去了,虽然是在露天,气温也还微凉。但此时叶伟庆已经出汗了。“因为都是十几二十桌,所以一锅起码十五六斤的食材,炒起来特别累,冬天也常大汗淋漓的。”他说。记者接过大铁铲,感受了一下翻炒十五六斤食材的感觉,为了使所有食材能受热均匀,必须不停地翻炒,但因为食材量大又重,翻炒几下就手酸了,总结起来就一个字——“累”。叶伟庆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翻炒,速度也很快,红烧肉、花椰菜、猪肚炒青椒……渐渐地,一盆盆食材变成了满桌香喷喷的菜肴。
中午11点半,宾客们开始陆陆续续入席,碗筷酒水也已经摆好。叶伟庆还忙着给菜肴装盘,忙着做最后一道热菜。
宴席最后一桌是专为厨师以及帮手准备的,忙完后,叶伟庆并不急着入席吃饭,他先端一杯茶在大厅站一会儿,边喝边看着宾客们就餐。“我忙碌一天,最幸福的时刻是看到这些人都喜欢吃我做的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