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加思辨 成就智慧型教师
小学数学吴媛名师工作室于2013年1月正式成立。两年以来,工作室的8名成员不断学习着,实践着,研究着,也成长着……
主动学习厚底蕴
工作室启动之初,成员们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将工作重心放在“涵学习之风、厚理论底蕴”之上。
首先,工作室为每位学员购买了数学教育经典名著,如波利亚的《怎样解题》、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等,采用“阅读、思考、交流”的方式,在提高学员阅读水平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针对学员以低段教学为主的特点,导师吴媛还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开展解题能力方面的训练。
其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工作室努力让学员们领略名师名家的风采,安排全体学员参加千课万人、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浙派名师成果展示等活动,又邀请特级教师潘红娟、叶柱、吴恢銮等作主题讲座。
除了理论知识、课堂观摩的学习,工作室更注重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以“菜单选择式”的培训模式,引领学员开发主体培训课程。两年来,工作室针对学员的研究课题,开展了相关专题培训。如张小丽老师作了《如何利用百以内数的组成,解决人民币单元教学难点》的经验介绍,饶丽老师作了《一线教师如何做教改项目》的经验介绍。
实践探索显思想
工作室开班至今,为学员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学员将“思想”贯注课堂,力求使教学实践具有“思想”的前瞻性和深刻性。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共开设县市级公开课4节,举办市级专题讲座7场。
对于不同的教师,工作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年轻教师的重点是正确解读教材,在突破重难点上下工夫。如叶英老师试教《毫米的认识》不够理想,与学生交流的语言也存在问题,为此导师和学员们就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并一句一句地教她如何提问如何反馈。她再次上课,受到了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而对于像张小丽、裘俊卿这样的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其如何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使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学员中发挥引领作用。
像这样导师和学员之间频繁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让工作室成员收获满满:钱赐萍老师在绍兴市第三届农村完小数学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得一等奖,过颖老师获得市第六届教学能手称号。
深入研究凝智慧
教学反思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工作室强调教学思考的“审慎、持续、深刻”,通过内化实践经验,凝聚教育智慧,让学员享受教育研究的幸福。工作室学员笔耕不辍,至今有1个课题获得绍兴市教改项目一等奖,4个课题在嵊州市立项,多篇论文在各级获奖,5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4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