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2.zjolcdn.com/pic/0/16/71/04/16710444_086976.jpg)
清理垃圾
人物名片
马章根,男,63岁,谷来镇双溪江下坂段河道保洁员。
今年63岁的马章根是谷来镇双溪江下坂段河道保洁员。每当天放晴,他就会拿起工具到河边清理垃圾。工具非常齐全,砍柴刀、火钳、铁耙、尼龙袋,一个都不能少。
工具使用有妙招
拿着火钳下河捡垃圾没多久,马章根突然将火钳扔到了岸边,一脚踩进了河里,直接伸手捞河道里的一些垃圾。“火钳捡垃圾太笨重了,还是用手比较方便。”马章根告诉记者,用手捡垃圾,工作效率比起火钳的效率高,所以只要河道不深,他基本都是直接用手去捡。
包装袋、笋叶、破拖鞋等一些小垃圾,经过马章根的手进了垃圾袋。虽然是人家抛下的垃圾,但是为了河道整洁,马章根觉得再脏也无所谓。“手可以洗的,不感觉到脏的。”马章根说。
双溪江有几处深潭,马章根告诉记者,最深的地方有两三米,这时不论是靠手还是靠火钳,都起不了作用。为此,他就研究出了一个秘密武器——一根5米长的铁耙。铁耙下端是普通的四齿铁耙,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铁耙被加上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这样就能很轻松的捞到河底下的垃圾了。”马章根说。
马章根告诉记者,原来河道清理垃圾时,只要负责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以及岸边垃圾就行了。自从市里开展“五水共治”活动以来,他还需要清理河道底部堆积的垃圾。水深的地方怎么清理,就成了马章根头疼的问题,经过三番两次对铁耙进行加长,终于在接到5米长的时候,河底的一些堆积垃圾和杂草都能捞到了。
为了消除河道里的垃圾死角,马章根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自制清理工具,每次一下过大雨,马章根总会到河边多走几次,对河道弯道等地段进行及时重点清理。“这个跟自然规律一样的,下了雨后要来捞,河道里水小了也要捞。”马章根说,现在每天到河道边转几圈,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