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我身边的水利工程(水利人)——坂头水库:昔日肩扛手挑,今朝碧波荡漾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陈唐飞 2015年08月04日09:49:12 

  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在读书。当时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是个学生就去参加过挑水库。”此话说起来近似笑话,不过那是真的。如果说,挑过水库的人都是水利人,那我也算一个。

  在我的记忆里,坂头水库是修得最早的,比南山水库、剡源水库都早。解放以后,在水利建设中听到“挑水库”这三个字还是挺新鲜的新生事物。对广大农民来说,虽然挑水库是自己身边的事,是事关切身利益的事,但是由于是新鲜事物又由于第一次听说,所以都有个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坂头水库在石璜江的上游,即石璜江上游从王院流过来的一条支流,在三溪把它拦腰截断,围成一个蓄水的大水池就叫水库。我们村在石璜江的下游,滔滔的江水从我们村的几百亩良田边界线流过,在上游建造一个水库,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件大好事,可由于不理解,出现过颇多微词,骂声不断。说什么“王院坂头前世不修”;说什么“挑水库挑水库越挑越吃苦”等等。在嵊州的方言发音里,“水”和“死”是一样的,“库”和“苦”是一样的,“水库”就被叫成“死苦”,这多难听,不吉利。好在农民有个特点就是能够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决定,人民政府就是自己的政府,人民当家作主人就得听政府的。既然乡政府、县政府叫我们挑水库,那就去挑呗,反正身上的力气出了还会生出来的,反正水库挑成了,灌溉的良田是我们自己的。就这样石璜江下游的所有村民就开始挑坂头水库了。那时条件差,科学技术落后,大家硬是依靠人拉肩扛,硬是依靠一双畚箕一把锄头,硬是依靠每个人身上的脚和手,只用几年时间就使坂头水库初见成效。坂头水库一建成就放水灌溉,广大农民就尝到了水库的甜头。想想过去,我们村里的灌溉主要用水车,往往一到夏天,池塘里的水都被车干了,稻田里的用水量还远远不够。为了不受旱灾,就到村边的红庙里去拜菩萨求雨。如今有了水库,我们缺水遭旱的日子算是熬到头了。我父亲说,从今以后我和水车彻底告别,他把家里的丈二车、独丈车、八尺车、六尺车都统统劈成柴火烧掉。那时候我们村里人说“水库没有白挑,气力没有白花”“求菩萨不如挑水库”。

  坂头水库经过实践检验,堤坝需要加固加高。我们参加的那次就是加固大坝的。那年,离春节过年还有一个星期,村里给每户人家摊派任务,必须去一个人参加挑水库。我母亲一听就犯难了,说我父亲外出不在家,我姐是个女孩子不合适。她用征求的目光看着我,还是你去吧?我听了很高兴,回答说,好啊,我去。为母亲排忧解难。

  我们在开始的头几天里,为了不耽误时间,怕春节之前完不成任务回不了家,三十多个人都是抢晴天、干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而且是夜以继日,很快把泥土加固的活干完了,大坝上更显得结结实实的。我人小,还没有畚箕高,不能担土,就用锄头耙,干得很起劲,出了一把力,受到大家的认可。

  接下来的任务是在泥土加固的大坝上再加一层大大的石块,用石块把泥土压住、盖住。用石块必须要打石放炮,这可是个力气活、技术活。好在我们的三十多人中,有两个是专门打石放炮的老师傅。他们给我的任务是到一个路口去站着,在放炮时看到有行人过来,就把他们拦住,以免炮石伤人,发生意外危险。我神气地嘴上叼着一个哨子,手里挥着一面小红旗去路口执行任务。路上太滑,我摔了三跤,屁股都不感到痛。只觉得这手上的旗是轻的,但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这人命关天。我非常专心地等待信号的到来,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一点动静。我猜想发生什么意外了。实际上打石放炮是很要时间的,打在石头上放炮的洞叫“炮眼”,打一个“炮眼”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打炮手甩着软柄铁榔头,虎虎有声、叮叮当当地干一上午,常常是一米多长的钢棍磨损成一尺来长,这炮眼就打成了。人吃一个粽子可以甩二三十下,我明明看到他们早上一人吃了五个粽子怎么还会不打成呢?就在我等待的时刻,天下雨了。这一下雨,就使炮眼泡汤了,炮眼一泡汤,炸药就不能放进去爆炸,我们整个工作全部瘫痪停止了。这雨的确下得不是时候,使我们很泄气,我们就像病猫一样躲在屋里,不敢出去抓老鼠。雨淅淅沥沥,嘀嘀答答,人无精打采,心情焦虑。我们只有耐心等待,熬过今天的大雨。忽然,乡政府的一位领导同志冒着大雨来看望我们了,使我们很受鼓舞。这位领导不仅带来了慰问,而且还带来了一个气象消息,说这雨要下好几天,叫我们作好在工地上过年的准备。我们心存侥幸,心想领导也可能说不准,气象预报报错是常有的事。说不定熬过今天的大雨,明天就晴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坂头水库已经改叫成月亮湖,过去灌溉用的水库,现在成了旅游的风景点。从王院看,百丈飞瀑,水花四溅,涛声依旧;从石璜看,月亮婆娑,碧波荡漾,游人如织。这就是我曾经出过力的地方,我骄傲。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我身边的水利工程(水利人)——乌泥潭变成了健身园
我身边的水利工程(水利人)——土工程师钱正根
“我身边的水利工程(水利人)”征稿启事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冬天吃这三种根菜、两种水果最养生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葛慧君当选为十二届省政协主席
车俊、袁家军:确保正常生产生活
浙江:高举改革大旗 扛起改革担当
垃圾分类怎么做?代表委员"支招"
“强起来”新征程的浙江担当
两会特稿|"两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国际要闻
韩国医院大火恐由电路问题引发
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王子获释
捷克现任总统拒做房间里“摆设”
朝告全民族书:推动北南关系发展
巴拒将耶路撒冷排除在巴以和谈外
菲或永久性禁止向科威特输出女佣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