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上海 成为“钢圈大王”
学徒10年,周长兴已是精通汽车零件的钣金工。薄板、中板、厚板、汽车翼子板,他无所不会。直到1954年,23岁的周长兴怀着一腔热情,开始闯荡上海,因为手艺过硬,刚到上海时,周长兴经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很快到一家汽车维修厂做临时工,敲汽车尾气管。虽然是汽车尾气管,但周长兴还是一丝不苟,认真工作,他精湛的手艺,也常常受人称赞。
1957年初,上海市政府将全市的钣金工组织起来,集中到上海交通局汽车修理厂,专门修理各种各样的汽车。那时的小轿车没有国产的,全是进口的老爷车,周长兴出类拔萃,统领一个专修小轿车的小组。
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国家需要能手修理拖挂车。那时,大家都没接触过,毫无经验,而且最难的是没有替换的钢圈,各地纷纷想办法,做实验,但无一成功。
听说这件事情的周长兴在一次小组讨论上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党和政府这么支持,怎么会搞不出来呢?”这话不知怎么被局长知道了。第二天,局长王继奋亲自来到厂里,对周长兴说:“小周,你来搞。我支持你,我们一起搞。”王继奋局长是长征老红军,深得周长兴敬重。于是周长兴领命,组织调研,开始研发钢圈。
说起那段时间,周长兴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钢圈制作关键是要机器设备制造生产,而这个生产机器设备正是他设计制造的。他为了制造这台机器连续两个星期没有睡觉,整天往工厂里跑,一颗钉子穿破鞋戳进肌肉也浑然不知,直到领导命令他睡觉,他脱下鞋子,发现钉子已经在脚上化脓了。“我当时只觉得脚上有点异常,有点痛,但是实在没有时间去脱鞋看。”周长兴说,当时,如果不是领导命令他睡觉,他还不会睡觉。就在睡觉那一刻,他也是不安心。刚睡下,就听到外面有人在机器上操作,手受伤了。周长兴一听,马上跳下床,可房间门打不开,原来领导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特意把门反锁了。但他马上跳窗而出,到车间继续工作。
就这样,苦战了8个月,也就是1959年3月8日,第一个508毫米卡车钢圈诞生在周长兴和他同事的手中。这个钢圈填补了国产卡车钢圈的空白。由此,周长兴在汽车界一举闻名。1964年上海汽车钢圈厂成立,周长兴任技术组组长,他带领同事,逾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钢圈制造上不断突破。周长兴自己也数不清得了多少个市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的奖项,业内都把他称为“钢圈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