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的一天,猛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嵊东一条羊肠小道上,一百多个从天台溃退至绍兴的鬼子兵,狼狈不堪地行走着。路过棠头溪村时,他们停下稍作休息。
天气实在太热,鬼子们又饥又渴,一个个歪倒在大树底下大声骂娘。其中两个日寇,一个肩扛长枪,一个手持木棍,鬼鬼祟祟地潜入附近的上江、大屋两个村子,欲寻找食物、掠夺财物。
经历战乱的农民,本就缺衣少食,更别说什么值钱的东西。下午四时,遍寻不着的日本鬼子沮丧地站在路口,两人商议后分头行动,一个往大屋村东乌株树棚那边走去,另一个向村南大路直走,准备继续搜寻。
此情此景,刚好被站在村口栅门边上的几位农民看见,他们轻声议论着:
“咦!鬼子不带武器,又单独行动,他们要干什么?”其中一位农民说。
“对了,我们何不趁机打死他们!”一位叫叶苗松的农民马上提议。
于是,大家立马疏散,随手携带各自的锄头、铁铣,装成出村干农活的模样,暗中观察鬼子动向。
一会儿,那个手持木棍的鬼子出现在栅门前,叶苗松双眼紧盯鬼子,待其靠近时,猛地用锄头朝鬼子头部猛击。敌人“啊”的惨叫一声,立马扑地。但由于过于慌乱,没击中要害。血流满面的鬼子死死地拉住叶苗松的腿不放,但看到旁边人多,不敢还击,只好跌跌撞撞爬起来夺路而逃。几位身强力壮的农民立马追了上去,你一锄,我一铣,几下就把鬼子打死了。然后,他们几人把尸体拖过小溪,埋在竹林棚的大树底下。村里几位妇女还拿来几面盆水,将血迹清除掉,并铺上泥沙掩盖。
为了防日寇报复,当天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除少数老年人看家外,都撤到附近山中躲避。
果然,夜晚8时左右,一大队日寇擎着火把,直扑大屋村。他们边走边喊,寻找失踪的鬼子。村民魏锦堂的母亲,刚走出门探视,便被日寇发现,被逮着绑了起来。
“你看到一个‘大先生’吗?”翻译盘问她。
“看到过,被三五支队绑走了。”魏母从容地说。
“三五支队在哪儿?”翻译又问。
“听说北面一带山上都驻有三五支队。”魏母凛然回答。
听罢,一位佩带指挥刀的日本鬼子,拿起长刀一挥,口中大喊:“开喽!”然后,他们丢下魏母,一路向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