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龙会新村,一套居室,不到70平方米,可我们深深爱着它。它面对嵊州的母亲河——剡溪,真够我们赏心悦目的。一下楼,一个转弯,再走二三十米,便是剡溪了。我老伴喜欢把什么都挪到剡溪里洗涤。她说,在那溪里洗,愜意,干净:碧绿清澈的溪水,来了去了地流动,你“哗哗啦啦”地涤,你“噼噼啪啪”地捣,你“咕噜咕噜”地揉,“三下五去二”,还有什么污秽洗不掉、除不去的?面对这汤汤的剡溪,就是不洗不涤,也是感觉良好的。你看,浑然的水流,像不像硕大的碧玉?濛濛的水雾,像不像飘动的轻纱?你要是赤了脚,伸到最后一级浸在水里的石阶上,不仅会感受水的柔和、包容,而且那活跃的水分子马上会一个劲儿地往你呼吸系统里钻,让你的五脏六腑都滋滋润润、干干净净了。
剡溪,我们有幸做了你的邻居,夏季享受你的清凉,冬季感受你的温暖……真好呐!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老伴去剡溪洗涤,没过一会,衣也没洗,回来了,她嘴里叽叽咕咕地叨念着:“今天贝勿着,剡溪的水跑光了……”我不无惊诧,便问:“真的?”
“当然不假,有些人还在溪底上拾螺蛳呢!”
这倒令我惊异,我特地跑去看个究竟。
果然,剡溪底朝天了,呲牙咧嘴的,露着石头,显出沙泥,还有寥寥落落拾螺蛳的人们。我正奇怪间,迎面来了我的老同学。这位“老城关”给了我简明的回答:剡溪东去,到双塔大桥,水利部门造了座橡皮坝。用橡皮坝的升降控制了剡溪的水位:升高,满溪是水;降低,溪水变浅;降到最后,溪水尽失。这样及时调节,溪水可以“送旧换新”,保证溪水的鲜活干净了……那橡皮坝的能耐大着呢!
我听了,很兴奋,决心去看看这座橡皮坝。
一天,我邀着老伴终于来到了橡皮坝。原来,这座橡皮坝也叫艇湖电厂,它的主体工程就在双塔大桥的南端东侧。可我们去得太早了,走到艇湖电厂大门前,大门关着;亏得是铁栅门,看得见里面的基本景象。正面是一幢大楼(应该是办公楼),它耸立在水边,显出了特别的端庄和肃穆。朝西一堵粉墙,上写“江南水利一绝”6个金色大字,据说这是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邵华泽先生书写的。我被这“一绝”两字吸引了:“绝”在哪里呢?我深深地思考着……
哦,“绝”在造型和质地上!
我绕过双塔大桥,到了彼岸。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这坝圆桶形,是橡胶做的,她横栏在水面上,分3跨,每跨有个高高的控制台,等距离地各自立在橡皮坝上。那圆桶,200多米长,4米左右高,黑彤彤的,笔直,看去活像一条黑色的蛟龙,蹲伏在水里,威严地拦堵着剡溪水,有效地控制着剡溪水位的高低。这时,我只觉得这真是一大创造,说它是“江南水利一绝”,告诉我们这样的水利工程在江南绝无仅有。嵊州人,聪明能干,敢为天下先!
哦,“绝”又在功用和能量上!
我看到过有关这橡皮坝的文章,我知道,这橡皮有10毫米厚,而它的圆桶里,装的不是空气。空气太狡猾了,有孔就钻,难于控制。它里面盛的是水。那水比较老实,让它蹲着,它不会溜走;叫它出去,它不会逗留。这样的橡皮做成的拦水坝,水足,则鼓;水少,就瘪。而或鼓或瘪,全听电站师傅的指挥。安装着的3台水轮发电机就是在或鼓或瘪中工作,每年发电量达900万千瓦左右。至于灵活、机动地控制水质,积极、有效地为剡城调节气温,更是分内之事、小事一桩了。这时,我又一次为善于开发和创造的嵊州人竖起了大拇指:赞美!
哦, “绝”还在坚守和稳固上!
这么修长且呈桶状的橡皮坝拦在剡溪上,大水冲击它,它岿然不动;飓风扑打它,它坚定不移。整个橡皮坝与剡溪的底层好像黏合在一起,密不透风,好像真的就是从剡溪底里长出来似的,挺得直直的,立得牢牢的,守得稳稳的,几年如一日,出色地完成了和完成着拦水、放水和发电的任务,这是怎样的“江南水利一绝”呀,这是嵊州人用智慧和科学创造出来的一大成果,我们作为嵊州人能不为之自豪吗?
我的家靠近嵊州大桥,这里是长乐江、澄潭江的汇合处。我喜欢在大雨时节站在嵊州大桥上观看。看那澄潭江滚滚滔滔,看那长乐江浩浩汤汤;照理这样的两水在嵊州大桥下一个汇合,那水流就会像桀骜不驯的狂徒向双塔大桥发飙般地冲去,可是因为有了橡皮坝那么一拦,合并的水流倒像变成一个清丽温驯的美女,袅袅的,缓缓的,闪闪的了。展示给人们的,飘然若仙,灿若晨星:哦,这就是嵊州人锻造出来的橡皮坝, “江南水利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