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广电的大门,不知不觉已经9个年头。九年里,我经常会问自己:当一个人把职业融入生命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谋生吗?当倾注太多的心血来坚守这份职业所承载的责任时,只是为了收获鲜花和掌声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追寻的又是什么?后来答案渐渐清晰,那是为了给沿途布满风景,因为风景里有我们追寻的价值,价值里蕴藏着人生的担当。
从事新闻采访的这几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很多他人的故事,今天我特别想讲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女人叫郑文君,33岁,患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一直靠氧气瓶生活。这些年来,她和丈夫郑建军一直租住在市区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08年,郑文君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女儿,女儿早产,出生时才3斤多重,所以夫妻俩为女儿取名叫小小。生完孩子后,郑文君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1米63的个子,只有65斤重,脚上全是水肿,一碰就会出现一个个小坑。最令人心痛的是,郑文君只要拔掉氧气管上卫生间,等她回到房间,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为了给妻子看病,郑建军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亲戚朋友那里都已经借遍了,他实在没有能力筹措更多的钱为妻子医治。
一对患难的夫妻,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撑起一片爱的天空;面对今后的生活,夫妻俩感到举步维艰,不知道路在何方。
我们的报道播出后,感动了很多热心市民,不断有好心人加入到为郑文君捐款的行列中,短短几天时间,捐款就达两万元,我们又帮郑大姐联系好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给她更科学的治疗。
郑大姐住院的这段时间,她的丈夫曾私下找过我,他说或许文君难逃命运的安排,恐怕不久将离开人世,希望我能为他们制作一些影像资料,这样,女儿可以经常看看妈妈,他也能永远怀念妻子。我含着眼泪答应了他的请求,虽然当时我还是坚信郑大姐会慢慢好起来。
怎样完成郑建军的心愿呢?我想总有一天,小小会长大,当她长大以后最想看到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郑文君患病以后,小小一直由乡下的奶奶照顾。她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女儿了,“我想小小,我想活下去,我就是想感受做一个母亲的滋味。”听到郑大姐这番话,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小小接到她身边。第二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同事一起驱车赶到三界镇八郑村,把小小接到了医院,女儿的突然出现,给了郑大姐莫大的惊喜,泪水和笑容交织在脸上,让在场的我们无不动容。而小家伙似乎也感应到了什么,一直往妈妈怀里钻,郑大姐激动得一个劲的跟我说,女儿没有忘记她,女儿还记得她。这些感人的画面都被记录在我们的摄像机里,这也是女儿出生后,母女俩唯一的一个影像视频。
那么,作为丈夫的郑建军呢?他和妻子之间应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和同事去了他们的老家,拍摄了夫妻俩之前的一些照片,还有两人曾经生活过的场景,我想,或许这是我能为郑文君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几个月后,病痛缠身的郑大姐还是离开了我们,之后我选择了小小生日的一天,把这份珍贵的视频送到了郑建军手里,他含着泪跟我说,潘记者,真的非常感谢你,让妈妈的形象永远留存在小小心里,也让我想文君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她,让我们永远有了寄托和怀念!
是的,人的一生中,过客匆匆,有的只是一面之交,无缘再重逢;有的虽然只见过几次面,却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几年时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名字,耳畔一直响彻着她的那句我想活下去。我觉得我很幸运,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既能见证这个时代浪潮的变迁、发展,又能参与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教会我永远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在嵊州广电这个团队中,一直在赶路,怀着应有的担当,继续描绘四季的风景,而那逝去的青春,也因这沿途的风景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