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链芳,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聊聊自己2年记者生涯的一点收获。两年时间里,我帮人卖过猪肉、维过权,在抗台抗灾中前行,在爱心活动中记录点滴,就是这样一些看似平淡的事情,却让我懂得了,记者除采访写稿之外,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以下2件小事,或是记录,或是思考,与各位一起分享。
去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畜禽整治工作。在里南乡采访时,我碰到了这样一位养殖户,他叫姚建才,今年67岁,养猪已有十几个年头,是里南乡有名的养猪能手。去年他还刚刚花了几十万元对养猪场排污设施进行改建。但由于今年政策要求,他的养猪场必须在9月底前清养关停。他的妻子跟我说,收到关停通知以后,她就整夜整夜的失眠,她舍不得这些猪,舍不得猪场。夫妻俩虽然心里十分不舍,但表示愿意关停。而难就难在存栏猪的处理,他们有12头猪是亲戚朋友前一年预定的,本来打算过年前宰的,这些猪比普通喂养的猪个头要大,一时难以出手。
里南乡的乡干部们纷纷在朋友圈上卖起了猪肉,我就想着,采访之余,我也理应伸出援手。当天,我就在朋友圈上转发了这条信息,大家也很捧场,纷纷前来下单,这个要排骨,那个要条肉,我根据大家的要求、数量进行逐一分类。
我第一次这么清楚的了解整只猪的结构,500斤的毛猪,杀完大概还有350斤猪肉,每只猪除了有16根条肉要买,还有猪蹄、大肠、小肠、猪心猪腰猪头等。而腿精肉是整只猪里最难卖的部位,就是大家通常用来包饺子的肉,占了一整只猪的20%左右。
就这样,我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整只猪预定了出去。统计好后,我便与姚建才去联系,敲定杀猪时候,安排送货。到最后,猪肉顺利卖完了,但一数钱,却发现少了100多块钱,我心想,总不能让人家吃亏吧,只好自己垫上。当时还被家人嘲笑,说书读了这么多年,连猪肉都卖不好,想想还有一点小委屈。不过还挺感谢单位里那些可爱的同事,一起帮我完成了当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把钱交到姚建才手中时,收获的那份喜悦,突然觉得一切都值得了,毕竟我为我的采访对象,为普通群众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接下来讲的这件事,同卖猪肉一样,也让我记忆深刻。事情发生在今年5月份,我采访了一家洗衣店,这家洗衣店几经转手突然关门,大量洗衣预售卡无法使用,还有很多拿去洗的衣服也没有办法拿回来。因为这件事情与很多市民都息息相关,在了解到这个信息的当天我就着手开始采访了,联系店主,去各家加盟店采访,第二天报道就发了出去了。
而就在报道发出去的第二天,一家加盟店的店主就来找我了,那天我刚好出去采访了,我的同事接待了她,说因为我的报道,她得罪洗衣店的总经销商。她觉得采访只是闲聊,怎么能公开报道。第二天,原先的店主也给我打电话了,气急败坏地说,因为我的报道,让人家误以为他有什么经济问题,贷款审批被卡,说一定要找人报复我,让我等着瞧!当时自己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去应对。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人威胁,现在想想,其实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幸好这个时候,领导同事们都过来宽慰我,支持我,也帮我分析稿子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也开始思考,作为一名记者,对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的关注责无旁贷,但从主观上看,我是不是采访不够全面,是不是落笔不够缜密。后来,事情最终得到顺利解决,我也如释重负,但这件事情让我学到了很多,对于新闻事实的核实,对于新闻出去后可能的影响,都要考虑到位。
从当记者开始,我就没了手机关机习惯,随时应对突发性新闻,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台风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想必这就是所有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
记者是什么?我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的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有待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