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丰富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优越条件,农业和副业生产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的富庶地区。一方面农副产品需要集散和交换,另一方面需要足够数量的劳动力,因而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向这一地区流动,致使江南人口密度升高,同时构成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个因素。唐李肇《国史补》载:薛兼训为浙江东道节度使,征募军中未曾娶妻的人,厚给货币,到北方娶织绸女回来。越地丝绸业,融合了北方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剡县产的丝织品在唐朝已为贡品,晋献朝廷。《剡录》载:“剡中产绉纱,极精好,服之如挂冰雪。”《嘉泰会稽志》亦载:“剡出绉纱尤精,其绝品以为暑中燕服。”“绫”也是剡县名产,《嘉泰会稽志》载:“出剡者,昔所谓十样花纹者,今不尽见,惟樗蒲绫最盛。”唐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诗》中写道:“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这种绸缎采用特殊的纺织技术,绸面上花纹突起,并且有特殊的光彩,极为朝廷所珍贵,因而名扬全国。
剡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剡溪流贯县境,四山环抱,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孕育出优异茶叶品种的理想地区。古代“越州茶”为全国之冠,而“越州茶”主要产地是剡县,唐时誉为“剡茶”或“剡溪茗”。《剡录》载:“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然则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剡清流碧湍,与山脉络,茶胡不奇!山中巨井,清甘深洁宜茶。剡茶声,唐已著”。当时茶品有瀑岭仙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鹿苑茶等多种。唐茶圣陆羽为撰《茶经》,数次入剡作实地考察。唐诗僧清昼《饮茶诗》赞道:“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剡溪茗”是何等的美妙。
剡溪沿岸,物产丰富。唐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云:“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蘖逼土”,此即剡藤。据考证,剡纸记载最早见于晋张华《博物志》:“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古今图书集成》以为“剡之藤纸得名最旧,其次苔笺。”李肇《国史补》曰:“纸之妙者,越之剡藤”,故即自西晋至唐宋间,剡纸曾风行天下,历代名人,颇多吟咏。南朝梁武帝《咏纸诗》称其“皎白犹似雪,方正若布棋。”唐皮日休《二游诗》也说:“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于月。”据载当时剡纸种类有:剡硾、玉叶纸、澄心堂纸、玉版纸、罗笺、敲冰纸,品类繁多,应用广泛。故唐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曰:“异日,过数十百郡,东雒西雍,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
剡县在唐即为望县,据《通典·职官》:“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并自注云:“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据唐制:“六千户以上为上县。”比上县高二等的剡县人口则应该在六千户以上。可见剡县在当时在人口的密度、土地的开垦、经济的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