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西芳名师工作室创建于2014月5月,是我市首个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作为导师的应西芳老师,多年来投身于这两个领域的研习、亲历与探索,逐渐形成“快乐中实践,实践中快乐”的个人风格。如今,她带着两个学科12名学员,学段从高中、初中到小学,岗位从专职到兼职,风雨兼程,阳光共沐。走近她和她的工作室,你会发现——保持一种行进的姿态,正是他们的常态。
找支点——轻松助跑
在应西芳导师的视角里,综合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快乐需求。怎样让学员们有这样的意识和特质呢?应西芳老师邀请省教研员管光海给工作室把脉,明确活动方向,并提出了以一个课题带动一堂课、一篇论文甚至一本书的运行模式。同时明确:综合实践老师需要阳光心态,心理老师需要具备综合素养。这样,让两个学科、两个侧重点在一个人身上融合,理念得到统整,能力得到递增。
定起点——稳步起跑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导师应西芳广开言路,让学员们诉愿景、说期待、秀特长,大家共同参与制订工作室规划。学员再根据工作室走向,制订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活动计划,做到有目标、有起点、有行动操作性。实施一个阶段后,大家来分享近期的探究成果,聊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导师适度为学员的下一步探究聚焦与微调。这样,把一年切分为多个“一小段”,那么每一个开始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员便有了多次调整和重新起跑的机会。
设基点——接力小跑
工作室创设四个“基点”,促使学员们动起来、跑起来,保持接力跑的状态。
困惑驱动,问题打造:以探究的方式捕捉教学问题,问题变话题,问题做课题。围绕工作室“以劳技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导向,学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探究切入点,分设子课题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专家引领,拾级而上:2014年11月,学员们聆听了省教科院王健敏院长关于“课题选题与具体实施”的报告;2015年2月,聆听了特级教师傅登顺关于论文表达的科研讲座。在与专家零距离的切磋中,明确了教育教学理念。
示范观摩,博采众长:学员们曾两次参加杭州“焦点技术金种子工作坊”学习,参与了“2014SF”年会,汲取先进理念和同伴经验;多次参加绍兴市兄弟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堂观摩,聆听专家讲座,交流学员成果;每月定期与市内同行交流与切磋,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实践磨砺,协同共进:与市教研活动接轨,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说导比赛与晒课、赛课、学生征文评比等活动。学员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取得了双赢与多赢的效果。
出亮点——快乐奔跑
工作室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独立实践为路径,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宗旨,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亮点频现。导师应西芳以身作则,于2014年5月受邀在全国公开执教劳技课,2014年11月参加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并获2014年省论文评比一等奖;学员涂科美、黄霄丽获2014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周慧芳、沈赞飞于2014年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徐丹丹、施霞2015年5月参加绍兴市晒课获奖并参加省晒课活动,邢杉、史晓丽、叶建刚、王浙飞、俞骏、邢俏芳等多次在省、市、县级论文评比、命题比赛、指导学生等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教育,就是让孩子更像孩子。这是应西芳导师致力在做的事,也是她将和工作室的成员们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