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寻找大众、利群、人民、红卫理发店。很多时候,我像个无所事事的游荡者,一个人走在这个老城区的大街小巷。我希望,在这样的行走中,我突然能够找到从前岁月的蛛丝马迹。
而我,一直与它们错失交臂。
人民理发店就在西后街“鹤年堂”斜对面。西后街是一条建于本世纪初的街道,与过去显然已经一刀两断。2000年5月19日,位于原市心街(现文化广场城门口)的人民理发店拆除,移址西前街;2004年4月1日搬到西后街,一直至今……
走过岁月的嵊州理发业
总觉得过去的岁月充满了含情脉脉的温度。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大概是不理发的吧,男人女人都拖着一条长辫子。直到辛亥革命时期,男人把垂在脑门后的辫子剪掉了,才有了理发的需求。不过,那种理发也简单,多半是把长到肩胛的头发用剪刀咔嚓一剪就算了事。
嵊县的理发业是清朝光绪年间兴起的。“清光绪年间,理发业由天台传入,理发师傅多为天台人。”存在纸上的资料文字,就是这么言简意赅,让人生不出一点想象的余地。那时,嵊州叫嵊县,嵊县城关镇也就拳头大一块地方,一条市心街、一条南大街、一条西前街走完,你就游了一趟城关镇。县城小,街巷少,但行业规矩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新店要离老店14间店面”,也就是说,你不能看着人家生意好、地段好,就硬在人家身边挤下去,你得遵守规矩,老老实实离开人家14间店面才可以择址开店。
“同业中筹有公堂屋、公堂土地,推举专人管理。凡同业人员途经嵊县遇困难时,可一宿二餐免费接待,凡遇病伤死亡医疗丧葬之费可以开支。”彼时,理发业还有这条规定,要同行人同舟共济,在不时之需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这样的文字,虽然躺在冷寂的纸面上,到底也让人心生温暖。
天台人来嵊县开理发店,想必和其他闯荡江湖的艺人一样,都是亲带亲邻帮邻的。到1941年前,小小的城关镇已有21家理发店。后来,遭日机炸毁10户,县城沦陷后仅存9户,至解放前恢复为25户。
解放后,百废待兴。理发业也当然经过了一系列整顿。先是1956年的“对私改造”,把理发店改为“城关镇理发合作商店”,设网点9个,从业人员32人。1958年9月,城关镇理发合作商店并入福利商店。同年11月转入城区供销社。1959年划出成立3个理发合作商店。1964年调整为4个合作商店,即大众、利群、人民、红卫。关于这4大理发店,年纪稍大的老城关还有模糊的记忆。这是4个政治色彩相当浓郁的店名,据说,红卫理发店后来改名为“四美”。当然,那是上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时期。
“1980年,建立国营新新理发店,设座椅8把,有新颖化学烫发设备。”“1985年末,城关镇有理发业29户。其中国营1户,集体(合作)5户,个体23户。”这些零碎的资料也同样记载于1988年版的《嵊县商业》。如果没有这些文字,我们根本无法了解更多关于早期嵊县理发业的历史。毕竟,早年的理发师傅老的老、走的走,很少有人能够道得清那段历史了。从这个方面来讲,资料文字真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