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采访之二——安焕君:天台小伙变成嵊州小老头
子承父业,58岁的安焕君当理发师傅,是顶替父亲的职业。
22岁那年,安焕君从老家天台来到嵊县,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进了人民理发店。这一年,父亲退休,他顶职。
安焕君顶职时,可以选择两个去处,一个是饭店,一个是理发店。他觉得饭店要端菜洗盘,有点像女人的活计;而理发店则是一把剃刀一把剪刀的事,又方便又轻松,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安焕君出师后的第一个顾客,是里坂村的一位大伯。大伯要剃光头——光头那时要用剃刀刮。老伯的头皮不平整,有微微的起伏,头发又粗又硬,是个比较难对付的主。拿起剃刀,安焕君有些颤颤惊惊,那刀在头皮上刮下去,一跳一跳的。跳一下就是刮破皮肉的一刀。一个头刮下来,安焕君身上冷汗直冒,粗粗数一下,大伯头上竟被刮了22刀。安焕君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那大伯倒毫不介意,摸摸自己的头皮,说没事没事,就是光头还不够光。旁边安焕君的师傅一听,连忙过来修正,用热毛巾帮他擦了光头后,再细致收拾一番。大伯一摸,精光精光的,这下满意了。回家走到明心岭那边,被山风一吹,光光的头皮又仿佛有硬硬的头发冒出来了。那大伯也不介意,摸着光头心满意足地往家走。
第二次,他一进人民理发店,就大声喊天台小师傅天台小师傅。安焕君以为他来算账的,壮起胆子回应,干啥干啥。大伯哈哈大笑说,还能叫你干啥,叫你剃头呀,还是光头。
这一回,一个光头刮下来,被刮了12刀。大伯笑得声如洪钟,说,小伙子有进步有进步,比上次少了10刀,下次还叫你刮。
后来却再也没见大伯过来,不知他去了哪家店里。每回想起这位大伯,安焕君总是心存内疚,他很希望大伯舒适地躺在理发椅上,再来享受他娴熟精到的手艺。
安焕君热爱他的手艺,这大概跟他的出生地天台有关。天台有句老话,要挑轻松便当的职业,著名的棕绷匠、椅子匠、篾匠、沙发匠、剃头匠,这些都是只需小小的工具,比如一根篾丝,一条小椅子,一个小铁榔头,一把剃刀,就可行走四方了。
而一把剃刀也伴了安焕君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