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司空见惯。早期的梳子多为木、竹、骨等材料;隋唐以后出现了象牙、玉石、金银等梳子,有的精美雕镂,镶珠嵌宝,极为奢华。
相传,梳子是轩辕黄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发明的。她掌管着20多位宫女,当时女子捋顺蓬发只能用手指,很是费力花时,常让方雷氏发愁。某日,方雷氏偶用连节的带鱼刺来刷自己肩上的乱发,刹时,乱发变得整整齐齐,甚是奇妙。但鱼刺既要扎手,又易折断,如何是好?方雷氏便令木工做一把木质“连节的带鱼刺”,中华民族妇女使用梳子时代从此就开始了。
在我国,梳子还象征着感情的信物,有着丰富的含义:如民间用梳子代表相思与挂念;用梳子暗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寓意白头偕老;女子出嫁上轿之前,家人要为其梳头,并口念祝福语:一梳顺利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梳子又有了更多的寓意:如解除烦恼、理顺心情等。
在古诗中,“梳”字常被当作行为动词使用,以叙作者的情绪与心境。如白居易的“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曹松的“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
此件为清白玉质的龙头梳子,梳脊为龙身,梳把为“回头”的龙头。工艺古拙,造型别致,当为明代之物。此件由市收藏协会会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