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题词表彰的一代名医 在杭创办“三三医院”
1916年,孙中山视察绍兴,陪同前往的胡汉民突然患上了赤痢,腹泻不止。
他们就找裘吉生医治,孙中山是西医出身,他见到中医,心中不免有些怀疑。
裘吉生胸有成竹,立刻代其配药,煎好草药,将药汁装入玻璃瓶,每次服用一格,日服三次,犹如西医药水。胡汉民照此服用了一剂,就痊愈了。
孙中山非常高兴,手书“救民疾苦”四字相赠。
孙中山为裘吉生题词
国父题词赠送裘氏,一时传为美谈。绍兴文人刘大白也拟了一联相赠:“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横批“集腋成”,合在一起即隐含“裘吉生”三字。
裘吉生擅长外感热病、内伤虚痨等症,对温病,力争中西药汇通。1923年夏天,裘吉生将经营多年的“绍兴裘氏医院”交给门生打理,自己携家眷举家迁杭,另起炉灶,这年他正好50岁,行医33年,他以《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为旨,自谓“不读三世书,不蓄三年艾,不能三折肱”,因此在杭州成立的医社和医院均取名“三三”。
座落在杭州吴山脚下十五奎巷四牌楼39号的“三三医院”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医院坐北朝南,前厅悬挂着孙中山亲笔题词的紫红匾额“救民疾苦”。裘吉生亲自坐诊,主持中西医内科,医院特意聘请西医参加,设立中内科、西内科、牙科、伤科,有病房十余间,病床三十张。医院还使用实习医生,一般实习三年,期满后由社长裘吉生签发“三三医社”毕业证书。“三三医社”主要出版医书,并定期出刊《三三医报》。他还热心于培养中医后生力量,亲编《学医方针》《药物学便读》《诊断学》《女科治疗学》等函授教材。他不仅注重医术的传授,更注重对医德的培养,重订行医十德于座右,勉人励己。因此,“三三医院”声誉很好。
三三医院旧址
1930年,裘吉生租借了杭州湖滨南山路柳营巷巷口一幢建于1926年的欧式洋房,俗称“黄楼”,房子十分气派,两层楼房共47间,三三医院就此搬进新址,并专门开设了妇产科,增设了产房。
裘吉生虽是中医,但他坐诊看病,注重中西医结合。他也一再告诫自己的门生和实习医生:“行医以活人为主,病之宜于西者用西药,宜于中者用中药,切勿有门户之见。”当时有一位癫痫病人不信西药,请裘吉生一定要用中药医治。裘吉生答应了,却在煎药时暗中加入溴化钾。结果,病人很快痊愈,但他浑然不知其中的机巧,这就是裘氏中西医结合的作用。
裘吉生因病开药,认为行医看病、治病救人,关键要做到一个“活”字。那时的杭州人很怕大黄、石膏这样的重药,杭州城站铁路局一位职员的太太来看病,须用白虎汤,内有石膏,她不敢吃,裘吉生哄她:“可用荷花露代替。只怕药铺没真货,我家里有,你晚上来取。”待她走后,裘吉生就将石膏煎水冷却。晚上,病人以为是荷花露就高高兴兴地拿走了,病也很快就好了。裘吉生最擅长治疗胃病,他曾用数十年治疗胃病的经验,独创了一个方子叫“疏肝和胃散”,当时誉满国内,被称为“裘一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