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见到了更多绽放的笑颜。从老城区改造到政府助力嵊州小吃走向全国;从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到“双下沉、两提升”顺利推进……我市民生工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往细处做、向深处推,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7年,市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全部顺利完成。
宜居宜业 让居民幸福指数大提高
下水管网堵塞、屋顶漏水、停车难……建成年代久远的城北里小区,成了市区最大的“三无”小区之一。但随着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工程的实施,小区内管网入地,停车位新增,健身器材配备,外墙翻新,地面白变黑,上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小区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去年,我市将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整治崇安里、艇湖里、官河里(越秀路以北)、官河里(越秀路以南)、城北里、安吉里、城西三苑、城西五苑等8个旧小区,受益面积约30万平方米,住户4500户左右。
就业始终是百姓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而“一只小笼包闯天下”已成为嵊州人依靠美味小吃打拼致富的“标签”。据统计,我市总人口70余万,其中从事小笼包生意的就有5万人,平均每14个嵊州人有1个在做小笼包生意。去年12月3日,“嵊州小吃”冠名授牌暨建设银行“小笼卡”联名授卡在杭州开启,6家在全国各地创业的“嵊州小吃”样板店,代表全国2.5万余家店铺接受授牌,标志着嵊州小吃迈出品牌化、规范化经营的重要一步。
建行浙江省分行领导和嵊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建役为“小笼卡”揭幕
民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实实在在提高百姓收入。去年,我市积极实施为嵊州小吃正名的推广战略,全市共举办大型展销会5次,计划在全国各地统一挂牌“嵊州小笼包”集体商标600余家的基础上,再统一挂“嵊州小吃”标识牌匾20000家。同时,定制的2万套统一工作服也将免费发放到各地从业者手中,嵊州小笼包质量服务标准也已作为国家级项目申报到国家质监总局。
居民安居、收入渐涨、日子越过越红火……2017年,新常态下,民生持续改善,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消费起来更有底气,经济增长更有持久动力。一个个民生新亮点,温暖了人心。
美丽校园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记者近日从市教体局获悉,嵊州中学、马寅初中学、崇仁中学、长乐中学、黄泽中学、三界中学、市职技校、职教中心等8所高中学校已经全部完成热水工程,孩子们终于能在宿舍美美地洗个热水澡了。
教育民生,大爱无形,让孩子接受令人满意的优质教育,是百姓的渴望。近年来,城市建设“东扩、南融”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有效解决学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就学问题,市政府筹措资金,及时实施城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最受关注。2017年,我市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5个,计划完成投资2.36亿元。其中,市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市实验小学、马寅初初级中学教学楼、贵门乡中心学校食堂等建设工程,嵊州市初级中学月华楼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主体二层,新增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甘霖镇东湖小学、崇仁镇富润学校等义务教育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已基本建成,长乐镇中塑胶运动场地已完成征地手续及方案设计,同时完成了开发区莲塘中心小学塑胶操场改建工程。此外,市职技校投资6950万元的实训楼建设工程也已完成,目前设备设施正在抓紧采购安装中,将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
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为扶持城区新建学校办学,我市先后组建了剡城中学教育集团、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和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分别由老城区的名校对新建学校实施教育管理。实施集团化办学,不但有效提升了新建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同时,深化十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围绕打造“阳光食堂”,通过“统一责任主体、统一校园配送、统一阳光经营、统一实施监管、统一台账管理”的制度管理,营造了学校食堂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满意可评的放心饮食环境,校园食品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
针对社会上各种课外补习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我市重拳出击,治理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无证办学等乱象,累计整治292家,其中取缔无证无照培训机构171家,整治完成率100%。通过整治,无证培训机构小、散、乱的局面彻底改变。同时,成立了市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