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十二口人,分散在美国西雅图、上海、杭州、诸暨、嵊州。除夕,好容易相聚在杭州大儿子家。年夜饭,不由老伴一手独揽,而由儿女、媳妇、孙辈分担;刚修好的一箱家谱恭“请”在长长的餐桌上方,《剡西孝节乡王氏宗谱》被除夕灯光照得闪闪发亮。开饭前,大家起立,面向家谱致敬少刻。
接着,桌上摆满了各色各样冷盘,有的被小孙一手抢光,爆出一阵哄笑。稍后,热菜陆续上桌,女儿烧的一大盘衣着红袍螃蟹抢先端上来了,二孙兴奋不已,出手拿了一只;老伴烧得红光满面的红烧肉也上桌了,见它热气腾腾,出手拣它却慢腾腾,只有瘦弱的我拣了一块又一块,好像从未吃过似的。在西雅图求学的外甥炒了一大碗青菜,摆放在中央,似乎要显示一下他的手艺,果然,大伙儿伸手不断。媳妇用上十多种食料的煲捧上来了,大家围上来,又是个热气腾腾!
老少同席,欢声笑语,充满浓浓亲情的团圆饭,就这样结束了。转而,大家坐在堆满水果、瓜子的桌子旁。我起立,恭恭敬敬“请”出了五本家谱。
大家边学、边问、边议论,我先介绍了已断修九十年后新修宗谱内容,还未讲完,在杭州大关小学读书的二孙问我:“爷爷,听爸爸说,我们是王羲之后代?”“是呀!”我拿出卷三世系,指点他们说,“我是羲之公第五十一世嫡系后裔,你们是羲之公第五十三世后裔。”“噢,那是真的。”说着,他跑到爸爸面前伸伸拳头,露出笑容。
正在初三读书的孙拿了卷二,阅读《继志述事毋忘孝节之声》一文,请我帮他指点。后来三个孙子围在一起,看着谈谈,我也凑过去,并说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我们祖辈的忠孝事迹。远的,有羲之公曾伯祖父祥公卧冰求鲤,侍养继母;有羲之公曾祖父览公舍身救兄、孝友恭恪;近的,有羲之公第二十八世孙王爚的忠国一念,至死不忘;有孝节乡王氏迁始祖圭七公,为守祖、父之墓,在墓傍筑室而居。卷二是忠孝节义专栏,传贤励志,以兴后代。
忽然,我大儿子提议三人一起朗读此文,我眼看快八点了,便叫他们朗读结尾:“……值此,我们对先祖功德功绩要缅怀!要传承!要勇于超越!祈望族人,传贤励志,博学多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春晚快开始了,我急忙将家谱放到箱里。读初三的孙问我,把刚才一文收藏在手机里可以吗?我高兴回答:“可以,可以!”
春晚开始了,我和老伴来到卧室,说:“今夜够满足!”老伴揶揄着说:“噢,红烧肉吃得有味!”
“不。今晚大家都动手动口,一片热闹。孝顺家风,越来越浓;修家谱是为了佑启后人,年夜饭上出现了一丝曙光!”我微笑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