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3月,我怀着一颗保卫祖国的赤诚之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一幅幅军旅生活的画面又重现在脑海……
不久前,我们几位老战友在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季节,相邀去当兵服役过的地方作一次回访式的旅游。那一日,我们驱车越过宏伟的东海大桥来到小洋山,然后乘坐高速客轮,一小时后到达嵊泗。
1968年3月,我怀着一颗保卫祖国的赤诚之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屈指算来,距今已有51年了,时光似水,岁月如歌,故地重游,耳目一新,真使人感慨万千,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一幅幅军旅生活的画面又重新在脑海中展现出来。
一
在我的心目中,军旅生活是美好的,军人形象是高大的,有着无比的光荣与自豪,但现实生活中,军旅生涯远没有传说中的浪漫惬意,也没有想象中的诗情画意,而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经受了锻炼与考验。在我的一生中,那是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
我们驻守在东海前哨的黄龙岛,这是嵊泗列岛400多个岛屿中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岛,总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余,最高主峰226米。岛上除了几处海滩外,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山上到处是裸露的石岩,经常年风雨的侵蚀有的表面呈黑色,长满了藓苔。山石间零星地散布着一些稀疏的荆棘和灌木丛,为数不多的几棵矮小的短毛松在微风中摇曳,偶尔也可以看到一些“营养不良”的扁茅草和芦苇,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藤蔓生长在海风吹刮不到的山湾沟里,苟且偷生,可谓是“离离‘海岛’草,一岁一枯荣”。
环岛四周距海平面较近的一段却是光秃秃的,受海浪飞溅的影响,寸草不长。长期被海浪冲刷的岩山变得奇形怪状,怪石嶙峋,锋利坚硬,有的呈蜂窝状,有的似蘑菇形,有的形如动物,有的平整光滑,有的如刀如剑,峻险异常,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为自己的安全增添几分担忧。
岛上没有公路,只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山道,虽然有几处是用石块铺成的,但也高低不平,残缺不全,路旁有坑,路中有突出的石头。部队驻地一排排营房都是历代的干部战士开山劈石亲手垒起来的,有宿舍、仓库、礼堂、伙房,还有养猪的棚屋,虽然也开辟了操场,修了一些道路,却也非常简陋,有几处把路修在悬崖峭壁上,路宽不到一公尺,路面凹凸不平,路边就是几十米的深渊,一眼望不到底,被海水冲蚀后形成的一个个的空洞,像魔鬼般的血盆大口,在海水冲击时发出一阵阵轰鸣,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真是叫人提心吊胆,不寒而栗。现在想来,当年夜行军,全副武装野营拉练、施工学习,真不知是怎么过来的。
部队营房的屋顶瓦片上一排排地压着大石块,这是为了防止台风的侵袭。海岛上一年四季有风,风是有咸味的。春天海风吹绿了小草,岛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花朵,较多的是野麦子,还有蒲公英、野菊花。但是会有很多雾,大雾迷漫,铺天盖地,终日不散,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我们站岗执勤也受影响,几天下来,衣服被褥也会受潮,武器弹药也会上锈。夏秋季节,台风来临,刮起滔天巨浪,雾气升腾弥漫,海天一色白茫茫一片,一排排的涌浪席卷而来。先是一排涌浪向上扬起,然后从半空中压下来,中间好像是空的,呼啸着一浪接着一浪滚滚而来,还发出一阵阵凄厉怪叫。一开始我们这些内地兵真有点不知所措,后来慢慢适应了。几天台风刮下来,海上停航了,我们的供给就带来问题。平时海岛交通就不便,一封信要十天半月才能到达,报纸都是旧闻,一遇台风,我们的蔬菜、猪肉、副食品就供应不上,只能喝酱油汤,吃榨菜度日。部队里也搞生产,如养猪和种菜,但海风一刮蔬菜全死了,只有几头猪可以在年终会餐。冬天了,纷纷扬扬的雪下在海面上,即刻就不见了,只有在岛上,才能看到一些稀稀拉拉的积雪。寒风凛冽,渔民要出海,战士要出操,我们照样上课、训练、站岗放哨、施工作业。
只有在天朗气清的时候,才能欣赏到独特的景象。我们站在山头的哨位上,手持钢枪,举目四望,那浩瀚的太平洋,在最远处与天际相连,形成一条蓝色的海平线,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随风缓缓移动,深蓝色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泛起耀眼的金光。抬头望去,海鸥贴着海面飞翔,海豚不时地跃出水面,一艘艘机帆船从近处驶过,一面面五星红旗在船头迎风飘扬。渔民们乘坐着小舢板穿梭在密密麻麻的网桩中捕捞鱼虾。远处巨轮驶过,犁出一道长长的白色浪花,向后方弧形地散开,又慢慢地平复。这时,太阳慢慢地西垂,晚霞上来,映红了半边天,真如渔舟唱晚,伴随着人声欢笑,情景交融,使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