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郡县治,天下安”到“乡镇治、天下安”,作为社会治理最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应该承担更多责任。金庭镇以建设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契机,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提升政府公信力,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实、安全感更足。
资料图
“一站式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金庭镇人民政府对面的一栋三层小楼前,“金庭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牌子十分醒目。矛调中心负责人、金庭司法所所长虞潇方说:“群众有纠纷,自行到矛调中心,或者通过村代办员向矛调中心反馈,基本可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北漳村王师傅最近比较烦,本来想在自己靠马路的田里种点水稻,但因为道路施工,路基两边的沙子一碰到下雨就往自己田里流,好端端的水田硬是整成了旱田。那天他送孩子上学,路过矛调中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反映。经过矛调中心和村、施工方的协商,不到24小时,事情得到顺利解决。
“其实,很多纠纷不断升级造成恶性事件和越级信访案件,大部分源于矛盾久拖不决。”市司法局副局长过峰艳表示,“最多跑一地”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不是做矛盾纠纷的“转手掌柜”,而是要做“终点站”,以此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公平正义的诉求。
让干部跑腿 让数据跑腿
走进金庭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视频调解室,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一场由黄泽法庭庭长刘艳主导的视频连线调解正在进行,针对来访人提出的法律咨询,刘艳一一答复。楼上综合信息指挥室的电子屏幕上,各个路口视频直播和网格员活动轨迹在屏幕上清晰显示。依托“智慧治理”的精密智控系统,各项矛盾纠纷等社会治理信息一目了然。
“最多跑一地”改革,不单单是要干部多跑腿,更多的是让数据多跑腿,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治理作用。线上线下的矛盾诉求统一集纳,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分流处置和反馈,数字化方式收集、智慧化方式预警,实现“最多跑一地”甚至“一地都不跑”。
信息技术是支撑,全网格式治理的制度基础则为“最多跑一地”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金庭镇,有14个网格和各类矛盾调处社会组织,接到矛盾纠纷的诉求信息后,网格员、“羲之”志愿调解员、律师、信访代办员等队伍提供“下沉”服务,形成全域社会矛盾纠纷的精准化解、流动化解。
据统计,2019年下半年至今,金庭镇信访等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2%,化解率同比提升26%。一升一降中,总体呈现较好趋势。
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全链条闭环
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中,金庭司法所整合12345、人民法庭诉讼代理中心、ODR平台、群众接待中心、劳资纠纷接待等线下线上工作平台入驻,推动“多中心”成为“一中心”,同时整合镇纪委监委、政法办、公安等部门力量入驻,还积极吸收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进驻。形成“常驻、轮驻、随驻、预驻”等4种入驻模式。针对实际情况,金庭司法所牵头,和法庭、派出所、检察室、政法办、村、相应第三方搭建中铁调共体、桃形李调共体、苗木调共体等精准调解共同体,大大推进化解速度和准度。
与此同时,金庭镇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代理诉讼”的全链条流程,推行“融调解”模式,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同时开设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切实为百姓解决困难,让百姓有地方找说法。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已经基本形成了矛盾调处闭环,96%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和镇一级的矛调中心就能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个案,则可以走司法诉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