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只能看不能吃的好“菜”
(王勇吉摄)
明明是一桌子的好“菜”,却只能看,不能吃,真是让“吃货们”馋得直流口水,家住石璜镇楼家村的周岳正用10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奇石,“炖”出了一桌有120多道“菜”的“奇石宴”。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石璜镇楼家村周岳正的家中。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满屋摆设的奇石作品,有的被精致地摆放在台架上;有的被设计成鱼的样子,细心黏贴在画碗中。走进二楼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一张3米长的大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从山珍到海味,从主食到小吃,一应俱全,让人看了垂涎三尺。
“这是红烧排骨,这是清蒸扇贝,这是红烧小黄鱼……”周岳正一边摆弄着“菜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美味”都是由天然的石头“做成”,共有120道菜。近期他刚把这桌“奇石宴”摆出来,闻讯而至的“石客”络绎不绝,除了本村村民,更有从市区和新昌赶过来的奇石收藏者。大家见到这一大桌“奇石宴”,无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为了收集这些石头,周岳正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
120道原汁原味的奇石菜品
“这是我‘奇石宴’的一部分,整个‘宴席’总共120道菜,地方有限,接下来还会有其他‘菜品’陆续摆出来。”指着这一大桌“菜肴”,周岳正语气很平常,似乎这真的只是一桌普通的宴席。提起这些石头的故事,周岳正说:“这些石头都是原汁原味地展现,除了用胶水固定粘合外,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雕饰。”
周岳正回忆,十几年前他一直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做小笼包生意,起早摸黑的生活累坏了身体,偶然间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介绍奇石收藏的节目后,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看到有人弄了满汉全席,我觉得非常美,所以自己也想着收集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记者看到,周岳正收集的“奇石”足以以假乱真,“牛肉”纤维分明,白嫩的“扇贝”上还撒着葱花,“花生米”晶莹圆润,“猪肉”夹精夹油层次分明……“菜肴”或用小蒸笼,或用鱼盘,或用青花瓷大碗盛放,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均衡,席间还摆了瓶“茅台酒”。“好菜好酒”都上了桌,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随着对这些石头的深入了解,周岳正找到了收藏的无穷乐趣,心情好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这更坚定了他想继续“玩”石头的心。
天南海北收集奇石
周岳正说,目前他收藏的这些石头多数都是戈壁玛瑙,身体恢复健康后,也时常去全国各地搜罗石头,好多次为了一块石头跑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去找石头。
“新疆和内蒙古有不少戈壁石,经过上亿年的风化,被沙子天然琢磨出各种造型,质地和颜色都属上乘。”周岳正说,他会跟着石友坐飞机到内蒙古,从当地牧民手中采购,经常是整箱买回石头,运回嵊州再慢慢挑拣。戈壁石有奇趣,而广西柳州的水石和桂林的古陶石则另有一番风味,温润而手感好,于是,周岳正又南下去淘石。
如今,周岳正的石友已经有几百名,且遍布全国各地,每天都会有各色各样的石头图片发到微信群里,只要是周岳正看上的,他都会想方设法买到它。“要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酒坛’,我整整跟了卖家四天,对方到哪里做生意,我就跟到哪里。‘酒坛’本身就是原石,没有经过任何的打磨,品相这么好的很是难得,我一眼就看上了。”手捧着“酒坛”石,周岳正一脸骄傲。
要加入嵊州小吃元素
周岳正告诉记者,这“奇石宴”只是他收藏的一部分,许多质地好的小型奇石,他还制作成了装饰品。“把玩石头的石友中,不少人文化层次都很高,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也在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与更多石头产生‘共鸣’”。
身处“玩石圈”数年,周岳正的朋友越来越多,不管在北疆还是南方,都有知己,家中常常会迎来五湖四海的石友,就连最初对他收藏石头抱怀疑态度的老伴儿,现在也会约朋友来家里观赏奇石。
“嵊州小吃文化源远流长,我希望在这桌‘满汉全席’里加入嵊州小吃,要是能够找到像小笼包、炒年糕这样的石头,那我这桌‘菜’就更加圆满了。”周岳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