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坚持提升产业链、稳定供应链与做强产业集群互促共进,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切实发挥“链长制”作用,加快构建“一集群一机构”的集群发展促进体系,推动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圈。突出“乡贤回归”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链主型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协同推进产业链强链稳链畅链,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能级,推动产业并购,提高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能力。开展工业全域治理,深化新一轮行业整治,全面推进低效用地提容、低效企业提质,促进企业集聚提升发展。统筹实施标准引领、质量领先、品牌领军工程,打造质量效益安全导向的产业经济高质量运行模式。
14.不断壮大资本市场“嵊州板块”。坚持“上市是企业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是企业最快的转型升级”的理念,巩固深化“凤凰行动”,加快企业股改,加强后备梯队培育,推动A股市场“嵊州板块”发展壮大。完善上市企业奖励政策、新三板股权再融资奖励政策、增加发债奖励政策,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能力。加强市外上市企业引入,坚持海外上市与国内上市并重,推动我市企业赴香港、美国等地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发挥好上市示范效应。
1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向高铁新城、经济开发区等集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发展现代商贸、体育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持续优化服务业分布格局,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城站前核心区商业综合体、城西滨水魅力街,串联高铁新城、越剧小镇、丽湖片区、城西C街区等人气区块,引聚消费活力,提升区域首位度与竞争力。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式、个性化和线上等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转型。加快嵊州小吃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网红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节会经济、研学经济。大力发展便民商业网点,不断完善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打造全国农村电商新高地。
16.全面构建现代化平台能级体系。推进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突出改革赋能、提升聚能、环境优能,充分发挥开发区、高铁新城作为驱动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双核动力”。经济开发区以创建成国家级牌子,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大通道大湾区建设的集群智造新高地、“科产城”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新城区,重点推进艇湖新兴产业园建设,建设百亿生命健康产业园,推动万亩千亿5G产业园进入省级计划。高新区三界片区发挥全市参与湾区经济桥头堡作用,建设成为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载区。高铁新城立足“一区引领、四区联动”发展框架,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打造嵊新两地协同发展的城市新核心、嵊新两地“科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和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商务区。持续优化各乡镇工业园功能区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空间布局,形成龙头引领、差异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平台体系。推进领尚小镇、越剧小镇、温泉养生小镇、金庭书礼小镇等迭代升级,推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