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裘冬梅 王敏夙 裘武军
2008年08月01日09:14:38
|
|
|
一朵菊花三鞠躬
哀乐低回送英雄
一朵菊花,三鞠躬。昨天上午,在低回的哀乐声中,我市人民在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好青年马军送行。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马军同志英勇献身后,市委、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前去吊唁和慰问,并敬献了花圈,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纷纷自发前去送别。昨天,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马军亲友前往参加了追悼会。
马军是甘肃省成县人,2006年来我市打工。7月27日下午,在黄泽江东江桥下的一处深潭中,年轻的马军为抢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少年献出了25岁的年轻生命。在告别仪式上,人们深切缅怀马军同志短暂的一生。在亲人眼里,他懂事、勤劳、孝顺;在同事眼中,他认真、诚恳,乐于助人。他平时省吃俭用,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总是竭尽所能。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惊悉他的离去,大家无不扼腕叹息。而许多与马军素不相识的群众感动于他的英雄事迹,在告别仪式上流下了痛惜的泪水。
盛开的菊花映着黑色的挽联,肃穆的灵堂里弥漫悲伤。
默哀三分钟,三鞠躬……最后,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手持菊花,依次走到马军遗体前,向这位救人英雄道别。哀乐中,悲恸阵阵,共同祝愿马军一路走好。
最后赶来送别的两位朋友
马海红在上海某酒店打工,是马军从小玩大的伙伴。7月30日晚上6点钟,他接到马军未婚妻杨巧丽的电话后,就整个地傻住了。
向酒店厨师长请了假,换下工作服,坐公交车,乘地铁,打的,乘火车,转汽车,他一路狂奔,一路热泪。
他一直不肯相信这个事实。前段时间,他们刚刚通过电话。电话里,马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8月10日,他和未婚妻就回老家去布置新房;10月9日,他就要在老家结婚。言犹在耳,斯人却已长逝。马海红星夜来嵊的路上,脑子里放着“电影”,一幕幕都是马军的镜头。
2000年,马海红在老家守着几亩薄地,艰难度日。马军带他到了河北沧洲职业技校,在那边替他找了一个厨师的工作,马海红是学徒,没有工资,吃的住的用的,都是马军供他;2002年,在老家开餐馆的马海红入不敷出,艰难度日,马军又介绍他去广东干活;2007年,马军在嵊州做厨师,得知马海红找不到工作,一个电话,又叫他过来了。马军知道他身上没钱,塞给了他几百块钱,叫他先用着。
“有马军在,无论到什么地方,我都不怕。我们是同一个村的,从小一块玩大。我以为,我们一直到老,都会做好朋友,想不到……”
和马海红一样,马宝磊也从外地匆匆赶来。好友的离去,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几次哽咽。
带着英雄的骨灰回家
未婚妻杨巧丽,一直固执地守着灵堂。
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所有的物品,都像7月27日前那样摆放着。马军生前喜欢看的书,她珍藏着。他们的照片,她一次次地翻看。
那个人曾经跟她说过,10月,她就是他的新娘。她指上的订婚戒指仍牢牢地套在她的指上,替她戴戒指的人却不在了。
嵊州在他们的心中,是第二故乡。他们约定,结婚后就返回嵊州,在那个叫“老台门蒸菜馆”的小酒店打工,学一些嵊州特色菜的烹调技术。然后,有朝一日回老家开一家嵊州风味的特色菜馆。
这些,想一次,心痛一次,泪流一次。
惟一让杨巧丽感到温暖的是,嵊州这座江南小城,把举目无亲的他们当作了自己的亲人。社会各界的人给了他们无尽的关怀。
“我会带他回家的。”在杨巧丽的心中,马军一直活着。
马军的骨灰暂时寄存在市殡仪馆,不久,故乡的黄土地将迎接英雄魂归故里。
英雄,一路走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