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遍减产一半,个别果农收入只剩一成
多雨天气,嵊州桃形李种植户很受伤
昨天,记者在桃形李生产基地嵊州金庭镇采访时获悉,因近来雨水天气过多,大批的桃形李裂果,进而腐烂,初步估计今年该镇桃形李减产在一半左右,也出现了果农收入只有去年十分之一的极端例子。让果农无奈的是,不仅桃形李产量明显下降,售价也因品质原因而受波及。
灵鹅村果农毛再明家有近400棵桃形李树,没有意外的话,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多数果子已裂果腐烂,到现在才卖了1000多元,待桃形李落市,估计最多也就5000元左右,只及去年的十分之一。”他说。
邻居竺焕忠家的情况类似,他家里300多棵李树,正常年份会有4万多元收入,今年至多1万元左右。“以前用三轮车去基地运载李子,随便采摘一下就有五六百斤,而现在五六十斤也要东挑西拣的。”竺焕忠说。
在灵鹅村背后的桃形李山上,记者看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偌大的李树林下,到处是一堆又一堆掉落的李子;挂在树上的果子已不多,许多已是裂果。
金庭镇农办主任王锡东告诉记者,受裂果影响,截至目前金庭镇桃形李普遍减产50%左右,每个村因土质、海拔等差异,损失的情况会略有不同。
“今年桃形李裂果现象严重是因为近期多雨水天气所致。”王锡东说,如果今后几天雨水天气仍持续,则果农损失还会进一步加重。
因为裂果和落果原因,7月上旬开始,果农不得不开始采摘桃形李,比官方规定的采摘日期提早了10多天,比去年民间采摘期也提早了几天。更令果农难以接受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桃形李果型要大一些,但因为品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样果型的李子价格反而比去年要低一些。
与别的果农相比,竺柏松家的受损情况要好得多,减产只有20%左右。他说,通过气象预报等渠道,发现今年梅雨期会比较长,因此当别的果农在6月20日左右为李树施肥,他按兵不动,一直拖到7月初。
“施肥后10-20天内,果树吸收营养,加速生长,这时遇到雨水天气,更容易裂果,而竺柏松家的树因为施肥迟了10多天,快速生长期延后,因此受前段时间雨水的影响不是很大。”王锡东说,现在决定桃形李收成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天气。
B
百亩甜玉米基地成全省样板
新品摘省一等奖,成市场宠儿
本报讯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举办了2019浙江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大会上,一款名为雪甜7401的甜玉米新品种得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及我省有关农业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全省甜玉米新品一等奖。浙江农科院东阳玉米研究所负责人王桂跃介绍说,这款新品种玉米今年在嵊州百亩玉米基地种植大获成功,每亩产量达到1870斤,总产值超过百万元,成为全省样板基地。
嵊州是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点,承试了国家级、省级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区试多个品种。今年年初,嵊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鲜食玉米促早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地点选择在甘霖镇。示范基地面积105亩,品种以雪甜7401为主,少量搭配种植浙糯18。基地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顾问。
甜玉米生长周期短,杆子矮,种植要求高。嵊州农技人员长住基地服务。基地负责人过永华说,1月下旬播种的前两批秧苗由于天气长期阴雨,导致黄苗枯死。技术人员没有放弃,进行了补播。从大棚育秧到大田种植,示范基地依照绿色防控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并施用猪粪、沼液等有机肥,提高玉米品质。
5月下旬开始,基地第一批鲜食玉米上市。虽然上市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但由于今年各地甜玉米因气候原因大面积减产,满口香甜的7401新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市场新宠,批发价每公斤达到16元,各地电商闻风而至。过永华介绍,绍兴农业农村局把基地鲜食玉米栽培示范方列为农作制度创新的示范点,支持配套建设了500立方米的冷库。这也大大保证了玉米的新鲜度。
“这是今年全省甜玉米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甜玉米基地,效益也是最好的。”王桂跃说,玉米采收后,杆子还田,再种植一季水稻,这是目前较好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
嵊州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洪告诉记者,嵊州已将发展甜玉米新品项目列入2019年嵊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先锋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一个千亩鲜食玉米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