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升舞台走出的越剧名伶
上世纪30年代初,廿八都人张宗海在平阳县公安局长任上,受同乡连累而被革职,因而家境拮据,生活捉襟见肘。他无奈前往杭州谋求出路,适逢裘光贤带领的“高升舞台”在城站(即杭州火车站)边的第一舞台演出,挂头牌的名伶筱丹桂艳丽出场时,台下观众的掌声呼啦啦一片,使张宗海怦然心动,觉得让两个女儿前去学戏倒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张宗海有文化,又喜欢京剧,思想比较开明,并不以为学戏就低人一等。当时就与裘光贤合计,托付两个女儿学戏的事。
裘光贤嗜戏,热衷于办班。对于张家两小姐想学戏自然是赞同的,就想另外再立一副科班,自己还是当老板,让张宗海再找几人凑点股份。张宗海也正苦无出路,一听正中下怀,随即联络了张怀卿、邓贞元二人。于是裘光贤和张宗海各出300元,张怀卿和邓元贞各出200元,凑足1000元开班招人,借“高升舞台”的名气,打出了“小高升”的牌子,教学地点还是安排在戒德寺内。
这一期的学员有:粉牡丹张吉喜(即张茵)、玉牡丹陈翠英、白牡丹钱苗钗、芙蓉花周宜男、海棠花张金香、八岁红邓香娜、钱鑫培(钱宝珠)、裘奎官(裘灿花)等三十几人。教育方法与高升舞台一脉相承,对艺徒的要求还是文武兼备。每天上午和晚上学唱文戏,由文戏师傅教授落地唱书中的“花园赋”“考场赋”“讨饭赋”等等。清晨练功归武戏师傅,刀、枪、棍、棒,常常是手脸挂伤、浑身酸痛。这样苦练三个月后,虚龄只有九岁的张茵,第一次在家门口的瞻山庙戏台上,开演了她近七十年的越剧生涯。可能,当初决定送她学戏的父亲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在若干年后,撑起了“浙派越剧”的半边天。
戒德寺,一个破落的千年古刹;裘光贤,一个经营无方的“空手头人”。这两者的结合,使越剧这个年轻的剧种平添了一串闪亮的名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虽然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戒德寺早已不复存在。裘光贤、喻传海、张宗海及他们的弟子筱丹桂、张湘卿、周宝奎、张茵、钱鑫培、商芳臣等一批越剧名伶,都已大多魂归道山,但当年他们学习越剧时所发出的“呤嘎之调”还始终在崇仁大地上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