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马渭员
2008年09月02日09:57:00
|
|
|
走进谷来镇九里斜村,此起彼伏的织机声响彻整个村落。从以前没有工业基础的劳务输出村,到现在拥有3000多平米厂房、超过120台织机的“百机村”,九里斜村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惊人“蜕变”。
九里斜村拥有347户人家、1119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多年来村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赚钱。2003年,对于九里斜村来说,村两委会的一次专门会议注定具有历史意义,村干部在会上经过再三商讨后确定:创办谷来华通毛纺厂,建立一个个私丝织集聚区,大力发展个私经济。
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却不是一件易事。厂房用地首先成为一个难题,为此,村两委会想方设法挖掘存量土地,决定修复有12间、750平方米的老祠堂作为华通毛纺厂的厂房用地。2003年10月,华通毛纺厂的8台织机开始在修复后的老祠堂内投产,昔日清静的村庄上空传来了阵阵清脆的织机声,2005年,该厂实现产值350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村两委会的大力推动下,2004年12月,利用原有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学校,九里斜第一个个私集聚点的49台织机又正式投产;仅仅一年后,第二个个私集聚点的26台织机在该村闲置的7间茶厂和8间祠堂内再次相继投产,当年两个个私集聚点的加工利润突破80万元。
当时九里斜村虽然已经拥有两个个私集聚点和80多台织机,但依然无法满足村民继续增加织机的需求。由于当时该村整片闲散土地已经用完,再加上村级经济薄弱,已经没有能力再新建一个集聚点。
但只要村里有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村干部和联系镇干部考虑再三,决定村里先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出租承包回笼一部分资金,再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扶持,最后资金问题终于迎刃而解。其次是场地问题,为达到 1000平方米以上的场地标准,村里决定拆除原老年活动室新建厂房,在原集聚点大门前增建附属用房,并把村办公楼一层开辟出来安放织机,三块地方加起来刚好符合场地标准。经过不懈努力,九里斜村第三个丝织集聚点在2007年终于顺利落成,新增织机40多台,从而一跃成为谷来镇首个“百机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