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东京最繁华的银座大街上,随处可见最时髦的电子音乐产品是iPod。索尼哪去了?
有谁听说过索尼有一款叫做“数字音乐库”(Music Library)的产品?2007年,索尼重金打造的这款产品,实际上是Walkman(“随身听”)的新一代产品,与眼下流行的iPod没有太大区别,但就是没有流行起来。在日本如此,在其他国家命运也一样。
日企本来在电子产品上性能独树一帜,市场也固若金汤。不过这似乎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先是十年前韩企穷追猛打,现在又换了美国企业巧取豪夺。而索尼就是日企在电子产品上败走麦城的一个缩影。
“软硬兼施”的破局
纵观索尼这些年的失败,可以把原因定格在公司“软硬兼施”、顾此失彼的策略上。
上世纪90年代,已经在电子产品领域占有龙头地位的索尼开始追求附加价值,向软件进军,影视产品方面有了不少举动。索尼的意图是,在硬件方面,无论是磁带、CD、MD,还是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索尼的产品已经所向披靡,如果能在“软”的方面把电视节目、电影、音乐等方面的内容拿下来,综合性加以运用,“软硬兼施”就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在其他方面,如金融、电子游戏等领域,索尼也全面出击,给人的感觉是“软”要超过“硬”,而不是把主要功力放在硬件的研发生产上。
这种顾此失彼的策略很快就让索尼落后了。2002年,在卡片式数码相机的开发上,索尼比卡西欧慢了半步。接下来是“数字音乐库”了,其造型、容量、内容与iPod没有太大不同,但也在时间上晚了半步,当市场席卷iPod旋风时,索尼却败下阵来。
“简洁特点”的消退
索尼比较早地预见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早就着手开发索尼电脑,把录音、录像、网络等功能连在一起,功能特别多,外表也很时尚,价格更是“高贵”。原来简洁、耐用的设计风格开始“退居二线”,大多数人一生都可能用不上的功能,能在索尼的电脑上找到不少,而这些功能绝对不是免费赠送给消费者的。在“简洁”这一特点慢慢消退之后,索尼本身在产品上的创新也渐渐慢了下来,企业收入增幅自然就出现了衰退迹象。
重新回到以产品为重的经营模式上,也许能让索尼转危为安,但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