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王爱军
2008年11月03日15:21:03
|
|
|
“三鹿事件”影响之广泛,不言而喻。面对“我们的食品怎么啦”的追问,大家都在反思。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一个普世的道理,无非三个环节:政府监管、企业(行会)自律、民众监督。三鹿事件发生后,我们看到,政府监管已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有关企业也竞相拍胸脯承诺不再犯错,但在公众监督方面,似乎薄弱依旧。
谁要说民众会对食品造假袖手旁观,不愿意说“不”,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不过,这说“不”的成本太高,一般百姓承受不了。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了全国可检测三聚氰胺的385家机构名录,在北京的19家机构中有少数可以接受个人送样检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中心表示,只要收取每个样品1000元的检测费,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送的样品,一个上午就能得出结果。所以有媒体调查,消息发布后,咨询的多,去检测的少。
这一点都不奇怪。买一箱奶也只是几十元钱,而检测要花上千元,百姓真的做不起,1000元买一个真相,对个人来说有点昂贵。这种成本对比,人们当然选择喝掉可能有问题的奶或干脆不喝,也不愿花大钱去检测。
我一直不明白,检测乳制品的质量为什么要那么高的价格,也没见哪家检测机构公布过他们的成本。但我觉得有一个原因,这些检测机构大都是带“国”字的垄断性机构,如果能把食品检测向市场开放,形成一种竞争之势,科学的检测结果不分公私机构一律认可,这检测费用是不是可以降下来呢?
更重要的,我们如果能够立法确认:检测之后如果证明产品质量有问题,相关费用应由生产厂家承担,同时,还要赔偿送检者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损失,还要把检验结果公布于众,这样,造假者既要承担检测费的损失,更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制化市场的“报复”。
民众监督食品安全,可以借鉴当年的王海打假。王海打假卓有成效,因为“有利可图”。如果检测费能降下来,检测结果也能带来额外的收益,或许我们的民间打假就有了动力。
政府承诺对食品要“批批检验”,这只能是权宜之计,而民众监督是长久的。创造一个有利于民众监督的环境,让他们低成本地对问题食品说“不”,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环节。 (媒体资深评论员王爱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