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演活动为内涵 延续越剧文化文脉
像苍岩戏迷团队这样以展演活动为内涵、延续越剧文化文脉的方式,甘霖镇的不少村都这样在做,施家岙娘家戏班也是其中之一。
越剧小镇
施家岙娘家戏班是施家岙村组建的一个民间戏班。在建班伊始,戏班只有1名乐手、2名演员,在景区的“落地唱书”处为游客弹奏演唱。因为规模太小,影响不大,效果欠佳。为了使娘家戏班更好地为旅游服务,2006年6月初,甘霖镇文化站为娘家戏班充入了演员和演奏员,同时将演出地点搬到了绳武堂古戏台,并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乐器、音响、灯光、戏服等演出设备,从而使娘家戏班初具规模。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娘家戏班又邀请了市文化馆的老师教学辅导,彩排了《九斤姑娘》《楼台会》《送花楼会》等传统越剧,这样,演出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娘家戏班长期在绳武堂古戏台登台演唱表演,游客在这里随时可以听到娘家戏班原汁原味的越剧,并让越剧戏迷互动上台演唱,过一回戏迷瘾。两年来,娘家戏班为游客演出了近千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演出前
甘霖镇宣传委员裘利敏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甘霖镇的各乡村,群众性学越剧、唱越剧、演越剧已蔚然成风,形成了镇村互动、上下互动、异地互动、多媒体互动的越剧氛围。在镇村互动中,20多个乡村越剧戏迷角,已成为上万名越剧爱好者的天地。每逢节假日或晚上空闲时间,越剧戏迷们自拉自演、自娱自乐或自发组成“临时演出剧团”进城串村义务演出。同时,还开展了越剧寻根回娘家、越剧世纪行及百年越剧庆典等各种活动,每年都有来自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及周边县市的越剧迷组团到甘霖游览观光,与甘霖戏迷同台表演。
截至目前,甘霖镇已形成了以越剧演唱队(团)为主体的群众文化团队253支,文体骨干2800多人,其中越剧演唱队(团)78支,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做到日常活动不间断、特色活动多出彩,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以保护场馆为重点 强化越剧文化记忆
近年来,甘霖镇党委政府把加快越剧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越乡文化名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出台政策、落实措施,加强了对越剧传承基地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力度,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发掘、整理、保护了一批越剧文化遗产景点,在越剧发源地马塘村重修了祠堂古戏台,修复了金荣水墓地;在越剧诞生地东王村修缮了“香火堂”,恢复了古台门原貌,新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露天古戏台;在施家岙村全面规划女子越剧发源地整体环境,拆除了周边零乱不齐的破旧房屋,修缮了绳武堂古戏台,并利用第一副科班所在地八卦台门创建了早期越剧陈列馆;还修复了袁雪芬故居、“四季春”科班旧址及与越剧有关的46座祠堂古戏台。
东王村
与此同时,配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的申报工作,2006年5月越剧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批“国宝”。同年7月甘霖镇被绍兴市政府命名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基地,从而使越剧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全镇已建成村级文化中心(室)71个(其中文化礼堂13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达12070平方米。其中利用古戏台开辟文化活动中心的有45村,这样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为群众演唱越剧提供了平台。如施家岙村利用八卦台门,组织收集早期越剧的史料、实物,创建了全国首家村级早期越剧博物馆。早期女子越剧史料、实物的陈列,有利于挖掘、弘扬和传承越剧文化,提升女子越剧发源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促进越剧寻根游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让越剧小镇成为 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为充分利用好越剧之乡的文化资源和品牌优势,甘霖镇将全力助推越剧小镇建设,坚持“越剧为魂、旅游为基、农业为根”原则和“中国越剧朝圣地,华东文旅新地标”的定位,做好越剧演出产业与旅游业、民间工艺业等特色产业的结合文章,把越剧文化融入到相关产业之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推动越剧文化产业的扩张,通过3-5年的建设和运营,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戏曲艺术交流体验的新乐园、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新平台、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新典范。
马塘村
为做强越剧特色,接下来,甘霖镇将继续打造“一村一品,一镇多品”,构建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内核的越剧文化新格局。同时,发挥好越剧文化这一最具优势的文化资源,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宏扬优秀越剧文化,积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巩固扩大省级文化强镇的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