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文创园,黄科军有一个展厅,摆放着他创作的根雕作品。他说,与泥塑相比,根雕追求雕刻的痕迹越少越好,要尽量保持它们的原生状态。
《春肥大地》
雕刻不容易,轻重缓急,全凭拿捏,容不得半点马虎,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从泥塑转到根雕,从尝试到热爱,又是一个十年。一天天的坚持,他一步步走进了根雕的艺术世界。一刀一刻,一笔一画,一个个枯木桩、树根经他的巧手雕琢,都会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 《普渡众生》 《月桂树下》 《悠然见南山》等作品都颇受好评。
“根雕的过程如同育儿,匠人投入无比的耐心和精力,将手中根材雕刻成心想的模样。”此时,手下的工具成为画笔,这正是匠人们最平凡也是最踏实的追求。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使得匠人在雕刻过程中变得专注、细腻,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根雕之美,在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但一个匠人的成就,却在于“一分天成,九分努力”。
《春暖花开》
“根雕是手艺活儿,确实很不容易,创作一件根雕作品需要构思、构图、选料;进入雕刻阶段后,从粗到细,排除不需要的空白处,再雕出粗胚轮廓,后续加工细节部分;成型后,再用细砂纸、砂轮打磨……一件根雕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最后,为了增加亮度、光滑度,还要着漆。雕刻小件作品需要数天半月,大件作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
所以,对不少年轻人来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都觉得太苦太单调,又挣不了什么钱。
但是仍然有人愿意付出努力传承这项手艺。当然,这种传承也需要付出代价。
2016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市上,一家媒体将黄科军纳入视线。
在省级非遗嵊州根雕摊位前,黄科军对媒体道出嵊州根雕面临的困境。黄科军认为,主要原因是远有福建根雕近有丽水根雕在“抢食”,尤其是福州闽侯一带的根雕,作品很大,价格不高,不少客户跑到那里去采购了。他一声叹息:毕竟懂行的人还是少数。
嵊州根雕名声在外,擎起浙江根雕的半壁江山。十年之前,一度辉煌,但目前却日趋冷清。在黄科军看来,是遇到了产业瓶颈。而这个瓶颈,就是创新。
曾经,以达摩、弥勒等传统人物为主要题材,是嵊州根雕的一大优势,也比较受市场欢迎,但近年来,广西、福建等地根雕无论是在造型还是面相上,都比嵊州根雕更好。
嵊州根雕的优势在于创新,如果失去了这一优势,也就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力。
《呵护》
无论如何,作为根雕匠人一员,黄科军说自己会在这条手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就像他的根雕作品《呵护》,一只母鸡和两只小鸡,底下还有一个蛋壳,小鸡正在尽力破壳。在他看来,只要有新的生命,就会有新的视野,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