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名副其实地已成为人们贴身的“护身符”,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早就离开不了它,只要亮一亮,就能派上“大用场”,所办之事即心想事成。这张身份证——从无到有,再到大有作为,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广大民众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中分享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福利。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的1987年。那年前,人们凡办需要证明身份的事,都得带上一本大大的居民户口簿,显得很不方便。到了这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公安机关和居委会干部的大力动员宣传下,“居民身份证”这一新生名称才首次进入人们的头脑里,伴随着使用频率骤增,自然而然地深入人心了。
确实办理居民身份证事关人人,事关千家万户。当时公安机关为方便居民办证,采用分点分批拍摄头像照片的方式开展办理工作。拍身份证照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言语。一到轮着拍照之日,兴奋的人们三五成群拥向规定的地方。记得那时我家住在县城南门外,我的身份证照片是到居委会指定的一处地点去拍的。可能是量大面广,制作速度有限吧,过了几个月,我终于在期盼中领到了有效期为二十年的首张自己的身份证,还着实令我兴奋不已呢。我把这张身份证放入皮夹内,从此,就像“护身符”随身伴着我走南闯北。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初期,只是替代户口簿,表明自己的个人身份,使用的范围仅在外出住宿及一些需要证明个人身份的场合,使用面是很狭小的。所以大家对这张小小的身份证不以为然,看得也很淡。
当国家的改革开放的车轮快速地进入九十年代后,伴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人、财、物”大流动,从而促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环境与节奏的改变,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机会多了。这张身份证迎合了时代新朝流,也渐露“头角”。
说来我同身份证相识有福,相逢有缘。上世纪90年代中叶,我从公安局综合科室调到主管居民身份证的户政科任职,于是与身份证更加亲近了。当时,正赶上公安部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居民身份证纠错专项工作,目的是为全国性建立唯一性的“居民社会保障号”作基础准备。
由于首批颁发身份证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论是居民身份信息资料,如姓名的规范、出生年月日的确定,还是身份证的材质与制作,可以说一句话:“质量不高!”由于当时的先天不足,自然导致在后来的使用中出现诸多新问题,特别是身份证错号、重号最为突出,因居民身份证具有“唯一性”的特性,直接导致了一些居民自己的身份证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引起了主管高层的重视。对此,全国上下开展对身份证纠错专项工作呼之欲出。
其实,二十年前提出的“唯一性”“居民社会保障号”这些新鲜名词,不光对我等具体管事做事的人显得生疏,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对此陌生了。它犹如一个梦,开始在脑海里飘荡着。
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全科民警分片下乡下村,与派出所民警协同作战,访农户、勤解释、发宣传单,特别把身份证纠错的重要性、必要性、唯一性和国家构建社会保障号作为“关键词”苦口婆心地进行动员,孜孜地把党和国家的构想传递给父老乡亲。正因为准备充分、宣传广泛,为身份证纠错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终使身份证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为日后本地建立唯一性的“居民社会保障号”夯实了基础准备。
当我国改革开放的车轮驶入了新世纪,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高科技、智能化设施的广泛应用,居民身份证顺应着日新月异的变迁,也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护身符”闪耀登场——全国性建立唯一性的“居民社会保障号”已梦想成真,凡办银行卡、手机卡、医保卡等“七卡八证”都得亮出它……身份证也从原来的数字“15”位,升级到“18”位,还迎来了新的多功能、科技含量高的“第二代”。
如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广大群众切身共享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大发展而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向往着对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追求。进入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小小的这张身份证自然赋予了多重广度的“护身符”——购票乘车、入学求职、办牌办证等等,凡需办实名认证的诸事,都得靠身份证,才有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是的,一张居民身份证——从无到有,再到大有作为,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分享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