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农村道路必不可少。
近日,高新园区(三界镇)西杜村剡岭至外厂的公路已经完成施工,沿线215户、共670位村民出行不再是难题。
资料图
外厂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主要靠制作毛竹制品和采茶为生。“康庄工程”实施时期,西杜村通了大路,连通了外界,但一些自然村村民依然靠羊肠小道和山路出行,外厂就是其中的一个。村里人说,毛竹制品和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因为交通不便,现在也没人愿意来收了。去年有村民家里要装修,买了点沙子,从村口送到家中,请帮工就花了300元,而沙子才500元。“村里人看病也非常不便,碰到突发重病的老人,还没来得及送出去抢救,人就不行了。”说起过去,外厂村民满是叹息。
资料图
我市交通部门在开展“三服务”工作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深入西杜村,了解群众诉求,踏勘道路现状,并开展摸排调研。据了解,这条村内道路大约长560米,初步概算投资约300万元,但西杜村经济薄弱,即使有村集体和村民自筹资金,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对此,交通部门通过争取市财政补助、优化项目设计、组织乡贤捐款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西杜村解决了剩余资金难题。
如今,过去的羊肠小道已蜕变为一条5.8米宽的大道,挡墙、边沟硬化、安保设施也已同步配套,路面硬化并通车后,村民出行就方便了。
资料图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发展好乡村旅游,升级改造农村道路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建起了一条条“便民路”“致富路”。
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石璜镇白雁坑村,讲述着一个因提升农村道路而致富的精彩故事。亿万年巨石阵、千年香榧林、万亩高山茶园,是大家眼里白雁坑的绝美形象,然而村民和当地政府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东西再好,景致再美,总要有人进来品尝欣赏才行。2018年,嵊松线通往白雁坑的道路开始改造提升,为此,村内4800余棵大大小小的香榧树还“搬了家”。目前,这条原本宽5.5米的道路已拓宽到8米以上,并且计划明年改造成沥青路面。
看看现在的白雁坑村,道路宽阔,停车、休闲、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民宿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路宽了,机会也就来了,你看我都开了第二家民宿了,我们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西白农家民宿业主斯林福告诉记者。
今年是我市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本次行动以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争创为抓手,以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改善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完善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为重点,努力打造“153045”交通圈,建设全市各乡镇(街道)15分钟内上高速、各镇30分钟内到市区、各乡45分钟内到市区的经济交通走廊。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185条线路、659.286公里,投资达23.56亿元,切实改善了农村公路现状,初步构建了便捷、安全、舒适的“四好农村路”路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