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聚力“两山”转化、绿色发展,加快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画卷
坚持生态优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全域大景区大花园。
35.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强化河湖长制,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和标准化运维,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一湖一库六江百塘一联”的“11611”系统工程,加强美丽河湖建设。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白色污染治理、固废治理,加强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综合整治。推行林长制,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创成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36.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完善生态空间布局,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和脆弱区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三线”管控制度体系和刚性约束机制。构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美丽嵊州建设体系,积极争创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县。建设覆盖城乡、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园体系,留下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体育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深化“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推进城镇景区化,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全面落实城乡公厕“所长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水平建好“四好农村路”,加快形成全域大美格局。
37.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亩产倍增行动计划,落实好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发展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成投运污泥焚烧厂,规范化运行静脉产业园,积极创建省级资源循环化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创建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做好温室气体排放等基础工作。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38.构建科学高效美丽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目标评价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推进绿色金融改革,探索实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政府服务体系,深化环评“领跑者”制度,探索排污许可和环评审批“四个一”创新模式。加强排污权储备调配,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