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峰峦缺处明—— 嵊籍花鸟画家张浩作品赏析 |
花鸟画家张浩 |
张浩,号随随堂、五砚斋,1944年生,浙江嵊州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擅长中国花鸟画,亦好书法。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浩花鸟书画展
时间:2006年10月19日起
地点:嵊州市艺术村
画中有清气
看张浩先生的画,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他的画中有一种“清”气。在中国人的语言世界中,“清”是一个非常日常化的语词。我们讲清茶一杯,讲“益友清淡”,讲“作品供清赏”,带有平淡、自谦的意思。“清”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高的界域,“何必诗与竹,山水有清音”。清,是自然的美质,也是人心清澄透明的美质。于是,佛家讲清净,道家讲清澄,儒家讲清明。一个“清”字,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平淡天真的诗化性格。
说张浩的画有“清”气,不仅在于他的画简洁,给人一种小窗清影的感觉,更在于在小窗清影的一花一草中,透着一种生机生趣,一种日常生物的生机生趣。这种生机生趣不仅使我们周围的东西活跃起来,连我们的眼睛和生活都活跃起来。这种生机生趣中有一份率性和随意,一份用笔用墨的率性和随意,这中间也包涵了生命本己的不周和缺憾。正如张先生自己所说“天在峰峦缺处明”。这种率性和随意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却于无言中道出一份平淡天真,一种富于书卷气的平淡天真,一种诗意的平淡天真,我喜欢和欣赏这种平淡天真。
愿张浩先生葆有这平淡天真,氤氲化醇,直与天地精神往来,更臻创作新境。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坚持传统 把握个性
张浩的花鸟画艺术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与好评,重要的原因在于张浩先生的花鸟画艺术并非一般的艺术传承的精妙重复,而是始终能够在坚持传统底蕴的依托中把握住个性的创造努力,并且是一位在底蕴与个性的迭加中不断有所造化、大有作为、富有成就的画家。
他的画显见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意识的丰富体验、交汇与融洽,也以其独特的气质,别致的格趣形成值得研究的丰富内涵。
张浩凭借自己的修养和悟性在题材内容的广度、文化语境的深度、视觉形式的力度、墨色元素的强度等方面均有自己的探索追求。从其画作中,可以领略到简约与繁复、疏朗与细密的对比,通常不是小格局的物象具体描绘,而是经过驾驭全局、营构气势中实现了一种和谐。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刘健
我即画 画即我
我即画,画即我。张浩的画已经进入很高境界了——到了艺术创作自由与自然的阶段。他的画,无论构思、构图、用笔、用墨、用色,都显出一种至深而恬淡、经意而自然、严谨而随意、沉着而潇洒、浑厚而清新、瑰丽而典雅、苍老而润泽、高华而不脱俗的艺术境界。张浩的画,其构图、用色等方面吸收了西画的一些东西,但又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力求艺术创作的传统性特质,同时依时代精神之导向,来创造个性独特的画风。
注意画面意境的创造,是张浩国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他十分讲究画面构图疏密虚实的严谨处理,讲究用笔简练而有变化;用墨用色,注意意境、季节、景物特点等等之不同,施以不同的墨与色,做到恰到好处,各臻其妙。而其善于色与墨混用的成熟的技巧,更增进了其国画的艺术性。
文化部特聘画家、深圳大学教授 苏东天
跨越传统语境
张浩的画以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为出发点,师法潘天寿的高足、花鸟画家商敬诚,研究过潘天寿的构图和题款;书法方面研究二王和王铎,还有于佑任、来楚生、潘天寿,以及汉魏简牍,唐人手抄佛经;在创作上,像吴昌硕那样援书入画,使绘画、题跋相结合,强化了一种书卷气,所题文字,或活用典故,或借物寄情寓意,时而评价画理,时而针砭俗世,表现出一种文人意气。在他的画中,花鸟已不是主要目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体、寓意,而是他构成的元素,情感的载体,观念的符号。他期待的是将主观理念客观化,而不是借助自己有个性的眼睛再现对象。还有,在处理黑和白、虚和实、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上,化以往的主次关系为一种阴阳互动的关系,提升了负面的、陪衬的元素的地位,在原本消极的元素中予以积极的意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耀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