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人生——记中国竹工艺大师徐华铛
|
竹工艺大师徐华铛 |
“徐华铛,1944年生,嵊州人,大专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竹编艺术品200余件,编著出版《中国竹艺术》、《竹编工艺》、《中国的龙》、《动物器皿造型800图》等艺术专著42部,累计字数800余万,插图2000余幅,其中有20余万字被译成外文刊发于海外。1998年10月,作为大陆艺术专家赴台湾讲学并作艺术文物鉴定……”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徐华铛”这一姓名,显示屏上便会立即跳出有关他的1000余条信息,其中的一个网站是这样介绍他的。
一
徐华铛是一位已在绍兴市、嵊州市连续担任了22年政协委员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国竹工艺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嵊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上世纪60年代,徐华铛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美术专业,后进县级越剧团从事舞美设计,1978年调入当时的县工艺竹编厂研究所从事竹编艺术研究工作,期间曾赴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他一直来致力于竹子艺术的开发与研究,用手中的一支笔为家乡、为浙江做好竹编工艺的宣传、推介文章,三十年来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1982年,徐华铛携着竹编工艺品赴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奖大会的时候,来自中央美院以及国家艺术院的专家、学者面对精美的竹子艺术品发出了阵阵惊叹。专家们说:“这么好的工艺竹编,到现在还没有一部上档次的专著来研究它、总结它、挖掘它,这是多么可惜啊!”听到这些话,徐华铛想:竹编工艺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艺人们的成果得不到展示,历代也没有人对这门手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历史文献的记载也仅是凤毛麟角,他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竹工艺设计人员和一名竹艺理论工作者,挑起这副担子已是责无旁贷。回嵊后,他就着手研究、探讨竹编历史,总结竹编的100多种编织技法及制作工艺,并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俞樟根一起,历时两年,终于写出了《工艺竹编》这部比较完整的工艺竹编专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随后,他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写出了《中国竹艺术》、《中国竹工艺》等大型专著,在全国引起了反响。其中《中国竹艺术》一书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竹子艺术的专著而列入《绍兴的中国之最》,现已成为高等艺术院校的选修教材。
二
徐华铛在竹子艺术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海内外有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1998年10月,他应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之邀,赴祖国宝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工艺美术交流和讲学,在此期间,他着意考察了台湾的各种竹子制作工艺,和当地的竹艺人员一起探讨,为海峡两岸的竹艺交流与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年8月,徐华铛应国家林业总局竹子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北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竹业技术和管理高级研讨会”上作了《中国工艺竹编的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演讲,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竹编工艺。这次演讲,是他25年竹编生涯的结晶,他讲得得心应手,生动有趣,而为他翻译的省政协委员、浙江林学院博士曾燕如女士则翻译得准确到位,快捷流利。
在这次演讲中,徐华铛向与会者讲述了中国竹编工艺特别是浙江竹编工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飞”进美国白宫得到当时美国总统卡特喜爱的竹编“白尾海雕”,到深受国家领导人赞赏的竹编“行马”;从一只竹编烫金小花瓶产生的大效益,到竹编“鹅篮”打破广交会竹编一次性订货的最高价值记录……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配上一幅幅在屏幕上出现的竹编工艺的画面,引起了到会的6名联合国官员和35名印度高级官员、企业家和专家的极大兴趣。由于到会的联合国官员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加之印度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比较落后的国家,他们对徐华铛提到的竹编工艺投资不大、工具简单、效益较高的发展前景,极有兴趣,会场上不断发出会心的笑声,并报以真诚的掌声。
演讲完毕后,与会人员争相提出问题,诸如“办一个上规模的竹编厂需要多少投资”、“您著述的竹艺术书籍何处可买”、“竹编之乡嵊州有多远”……来自印度的官员和企业家还联合向徐华铛发出邀请,问他“能否到印度作同样的演讲”。一位来自南美洲的官员则问他,是否能帮助他们在南美洲办竹编厂。对此,徐华铛对答如流,妙语连珠。是的,如何把中国的竹编工艺延伸到印度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如何更好地提高嵊州竹编的工艺价值,徐华铛正在作深层次的思考。
不惟如此。在从事竹编工艺的道路上,徐华铛善于将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策划设计的百余件竹编、竹艺产品均走向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型竹编精品《龙舟》荣获1989年度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一等奖;“竹编模特衣架”荣获全国首届竹工艺精品大展银奖;他设计的竹编挂屏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高级宾馆所选用;他领衔策划设计、创作的横店影视城“中国竹艺博物馆”,成为旅游景点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而他设计的柯岩“蔡中郎祠”竹艺装饰为国家4A级风景点增色不少。特别是“中国竹艺博物馆”的策划设计,从每件作品的征集、每段文字的说明、前言的撰写及展馆的装饰设计,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让嵊州竹编通过这个清新高雅的展馆向国内外游客和影视人员推介,是他内心的一个愿望。目前,这个展馆已成为中外游客必到的参观之地,在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华铛在竹子艺术上的研究成果和他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得到四川、福建、江苏、广东等竹艺大省专家教授们的认可与尊重。2003年11月1日,在庄严隆重的“中国竹艺大师”评审会上,徐华铛以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业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美院教授、大师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上,高票获得“中国竹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仅11人。
“夙兴夜寐谁人知,青灯黄卷伴更长。” 徐华铛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中华传统艺术的追求,不管寒冬酷暑,从不间断。为体现书稿的深度和力度,他常常播放各种相关的乐曲,或雄浑激越,或优雅抒情,从中激发自己对研究对象的情感和写作灵感。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当前出版界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徐华铛仍坚持每年写2—3本书。认真的社会调查,踏实的研究进取,以书稿的质量去赢得读者,以书稿的价值去打开市场,这是他写书的宗旨。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又交给他一个沉甸甸的任务,请他组织国内的有关专家编撰一部大型丛书《中国竹艺三部曲》,由他担任主编。目前,中英文对照的大型精装本《中国竹刻竹雕艺术》一书即将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竹器艺术》、《中国竹编艺术》等两部竹艺专著正在抓紧编著中。
三
“一个人的生命不在长度而在宽度”。现下,徐华铛正仔细考虑着如何重振家乡竹编的辉煌,重打浙江竹编的品牌,在竹编工艺的道路上不懈开拓、孜孜探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