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十年,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眼一瞬,但在嵊州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却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回顾历程,不仅是重温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潮涌古剡溪 巨变新嵊州”栏目,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敬请关注。
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嵊州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
三十年间,从嵊县到嵊州,从昔日小县城到如今新兴城市,在历届市(县)委、市(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发扬“团结、自强、拼搏、争先”的嵊州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嵊州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激情燃烧的三十年,是继往开来的三十年。
翻开厚厚的《嵊州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一个生动而鲜亮的“数字嵊州”,令人惊喜、令人振奋——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85亿元,是1978年的80倍。全市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是1978年的59倍。
1995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年累计达到437.5亿元,相当于重建了一个半嵊州,其中工业性投入237亿元,特别是近七年共完成了215亿元,七年投入是2000年前累计60亿元的3.5倍,相当于再建了3个多的嵊州工业。
理念之变
三十载奋进,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加快了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步伐。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市先后在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业实干、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苦求发展的我市决策层找到了症结所在,着手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业创新作为加快嵊州发展的首要任务。
1979年起,改革春风吹遍剡溪两岸。思想解放的洪流冲破了封闭保守的樊篱,以不可阻挡之势呼啸前行。面对全国上下的开放发展大潮,嵊州人以勇往直前的气概,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先后提出“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和谐惠民”战略,并将“合力兴工、聚焦开发区”、“转型升级、破难而进”作为发展的基本之策。
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先知先觉、九十年代的兴衰起伏和最近几年的加速疾行,嵊州大地呈现出人心思变,人心思上,创业创新的喜人景象。
变革之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乡镇工业突破了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地”模式,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嵊州老一辈的创业者葛南尧、高金城、戚建华等,在创业富民的愿景中开始在剡溪两岸的一块块创业热土上兴办企业。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校办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群雄并起,生机勃勃的嵊州工业,在时代的发展交响中奏出了奔腾激越的强音。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工业的兴衰起伏让人扼腕叹息,但也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从着眼内部的自省开始,近年来,我市在客观面对自身区位优势相对欠缺、产业基础薄弱等一系列软肋的基础上,开始了卧薪尝胆式的励精图治。
开放号角催人奋进。2001年是我市的园区建设年,2002年则成为招商引资年。招商引资成为全市“一号工程”。闻商而动,“投资”、“项目”兴奋着嵊州人的每一个细胞;闻商而喜,向一批批投资者推介嵊州、洽谈项目;闻商而急,一获信息,便在第一时间与投资者接洽。
昔日沉寂的嵊州变得红火起来,每天都有外商来洽谈投资项目,每月都有新的项目开工建设。从2001至2007年的7年内,全市实到外资5亿美元,是2001年前历年总和4294万美元的12倍。
开放为嵊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不仅使我市大胆地引进外资,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最为紧缺的资金问题,而且使我市在同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机制、管理经验的直接比较中,借鉴学习到了不少宝贵经验。
领军人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支撑嵊州崛起的背后,更有许许多多勇于开拓的嵊州儿女。
2004年,市委、市政府找到第一个到当地投资并将领带播种到我市的港商卢陆,授予他“经济建设功臣”的荣誉。这一广为流传的新闻故事,使嵊州人解读出了事件背后更为深远的意义。
葛南尧,这位我市企业界的领军人物,也是我市企业界的常青树。2002年,年近六旬的葛南尧作出了一个他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投资1.5亿元上马天乐科技园。这是天乐创业30年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项目。这一刻,也成为葛南尧人生最辉煌的时刻。2003年春节一过,投资1.5亿元的天乐数码园又奠基上马了。到2007年,天乐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7亿元。葛南尧说,是开发区成就了我们的事业。
2004年7月的一天,看到村里的丝织个私厂房二期工程终于开始动工建设了,雅璜乡戴溪村轰动了:这里,曾经是个烧香拜佛的寺庙呀!当年雅璜乡乡财政为个私经济的发展补贴了50万元,这50万元的投入,带动了全乡群众超过500万元的个私经济投入,仅此一项使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
这两组截图,只不过是我市三十年改革发展大潮中的小浪花,但却成为我市集群产业崛起和个私工业兴起的一个个标志性事件。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之中,一切劳动、知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
亲历者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时间节点往往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1984年,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绍兴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浙江省内第一家领带合资企业。事隔24年,当年“中外合资”带来的震动已经渐渐远去,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一个有些时髦的名词。然而对于经历过那场变革的人来说,却是相当难忘。
高金成(原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总经理):当年佳友是绍兴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时是非常轰动的事情,我参与了整个过程,确实感到当时的理念比较超前。我们当时一个小企业,20万元的投资当年就有15万元的利润,那是不得了的事,佳友的成功为后来领带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香港嵊籍同胞甚至国营集体企业中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当时我们嵊州一些企业想去办合资企业的这个理念比一般县市要早得多。
王人清(原嵊县工业副县长):1980年左右,全县的财政收入只有两千多万元,就这么一点资金,办企业一定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我们在深圳与香港有许多老乡,所以请他们回来,投资也好、办厂也好,我们当时这个思路很明确。
今日嵊州,蒸蒸日上,综合实力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的排名已由2001年度的166位上升到2005年度的96位,先后获得中国厨具之都、电声零件之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领带产业国际合作基地等称号。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依然奋力攀高,显现了嵊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巨大潜力。嵊州,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承载着74万人民正驶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