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多年没来嵊州了,这次再来,没想到嵊州的根雕艺术和根雕产业会发展得这么好。”中国美院教授、原《美术报》社副社长高照见到记者时这样说。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嵊州曾举办过一个雕塑培训班,高照作为当时美院的雕塑系教授,和其他老师一起轮流到嵊州来任教过一段时间。“记得那时,吴筱阳、徐华铛他们都是这个班的学员,没想到多年以后,再见到他们时,都已是大师级的人物了。”高照笑语。
年过七旬的高照是我国资历颇深的雕塑家、评论家,也是我国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曾参与多个全国纪念馆与城市雕塑的设计与制作,作品有《海边印象》《山恋》《始社神农》等。这位德高望重的雕塑家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以精益求精和永不满足的艺术态度执守着自己的雕塑人生,并深深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去年盛夏,他受邀创作烈士施奇的雕像,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大棚里,他每天早晨6时准时入棚,晚上9时过后方才离去。为尽可能最完美地完成这个作品,他设计了3个雕塑方案,一个星期后,他的3个泥塑定稿完成了。然而,就在他开始翻制石膏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使用的肥皂水过期,失去油性,增大了泥塑模体与石膏的粘性,石膏像与泥塑模体全部报废。这时,离领导和专家审稿只剩下3天。当周围的人都在心里为老人着急时,高照二话不说,通宵达旦地开始重新工作,硬是在指定的时间里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接下来,是制作放大稿。2.5米高的施奇烈士泥模需要上千斤泥料,从不请人“堆大泥”的高照延续了他几十年的习惯,自己动手,直至两腰巨疼,动弹不得。
就是这种在艺术上对自己近乎苛刻的态度,让高照的作品和为人一样,受到无数人的称赞。
“根雕与雕塑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作为创作者,对艺术作品所执守的那种原则应该是一样的,就是要做到最好。”高照说。
“任何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两方面,那就是普及和提高。根雕也好,木雕也好,都来自于民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在这个基础上,再推崇精品。而要出精品,和民间艺术家的个人修养是分不开的,无论是选材还是构思还是创作,每个艺术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的审美意识、个人素养等,所谓‘人品决定作品’,一个没有时代精神、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素养的人,是创作不出让人难忘的好作品的。”而谈及嵊州根雕的发展,高照认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嵊州根雕的总体水平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嵊州的根雕艺术家们,在全国也属于佼佼者,希望嵊州能保持这种优势,把根雕产业真正做好做大,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