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阴晦,雪花零零落落地飘到地上,发出耀眼而细碎的光。朔风凛冽,砭人肌骨。寒冷把潮湿的雾气冻结在地面形成薄薄的一层冰。
天寒地冻的气息从四肢蔓延到全身每一个器官,让人禁不住打寒颤,可水库工地上却热气腾腾。挑着满担泥土的,嘎吱嘎吱,你追我赶;担着满车石块的,轱辘轱辘,来回穿梭;举锄开掘泥地的,啪哒啪哒,扬上放下;打夯坚实坝底的,杭育杭育,粗犷豪放。有几位汉子发尖挂着晶莹的小小白羽,但额头上却冒着汗珠,上身一件薄衫,下穿一条短裤。若问其“如此恒心,这股犟劲,为的啥?”他会坦率地告诉你:“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呗!”中午时分开始吃中饭,一只只解缚粽,一块块蒸年糕,一个个甜番薯,香喷喷、糯膏膏、甜津津,嚼得有滋有味。哪家媳妇漂亮,哪位老哥健朗,哪位小子能干,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工地上人声鼎沸,笑声飞扬。
最让人们难以忘怀的是那次“兴水利、筑水库”的动员大会。下面是黑压压的人群,台上站着村里的主心骨——一位年轻有为的党支部书记,他独具智慧,出谋划策,决定在村东岙坑底建造一座水库。会上,他先引用管子的话“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接着说:“现在,党和政府号召我们兴修水利,大伙儿务必一鼓作气。我村地势低洼,洪水肆虐,一片汪洋,‘一夜穷’是常有的事;一遇干旱又是赤地一片,颗粒无收……”他对“水利”两字作了精辟论述:“水利,就是变水患为‘水利’”,“水利,水利,对人民有利”,此真知灼见,让到会者心悦诚服。最后他号召大家“坚定信念,咬定目标,赤膊上阵,大干苦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鼓起了村民的斗志和勇气。
“春节不停工!”“工地过大年!”众口一致,众心一齐。为让工地生活丰富多彩,特邀学校宣传队中午时演出。相声《春节活雷锋》演得声情并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劳动者们心底涌动着美丽的愿望,让这筑库风情的美丽画卷凝固下来,跟今后清波荡漾的水库一块永驻人间。民以食为天,就这样,生存的需求,撬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由此催生了建造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
水库1976年建成后,经2001年和2006年两次修建提升坝高,既能蓄水又能溢洪,“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大旱天灌溉保苗;水涨时抑弱洪势。
1983年,利用水库安装了全村的自来水,从此告别了肩挑河水的艰辛岁月。那个时刻,人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娃子们对准水龙头,张着圆圆的嘴巴让清冽的水咕咚咕咚进肚子;大人们窝弄手,掬一捧水,抹一抹脸蛋,“多爽!多醇!”有位学生即兴抒情:“喜事喜事大喜事,龙头喷出小水珠,晶莹清水入水槽,甘泉口口润六腑,饮水不忘咱水库,感恩伯叔和姑姑。”人人脸上荡漾微笑,眼里溢出幸福,描绘着最动人的画面。
老朋友还向我讲述了教育下一代节水的事。“孙子大热天哗哗哗冲头皮,有时忘了关龙头,遍地是水好心疼。”“小冲啊,你从小城里长大,有所不知,原先我们吃的洗的水都要到河里挑。我家在山顶头,从溪埠头挑着一担水,一步一颤悠,上气不接下气地往高处踩踏四十多个台阶才到家。三担水只能用上两天。肩担之苦,步履之艰,让人望而生畏。我半辈子的清晨时光都是在肩晃悠、腿抖动中度过的……”
以上记述的是我故乡屠家埠人建造岙坑水库的事儿。小小水库,润泽生民。在此,我要点赞村领导的高度智慧和村民兴修水利艰苦卓绝的精神。
近年,党和政府提出“五水共治”,这是根治水患釜底抽薪的英明大策。我殷切地希望家乡人聚民智,接地气,发挥正能量,合力攻坚,为建设无灾无难、和谐安康的村落而奋战。到那时,在嵊州人的眼中,小笼包嵌金条的屠家埠,有着不尽的波光潋滟,读不完的山色空濛,听不厌的风吟水鸣,品不完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