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也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淤积”的现状,是拦在基层群众健康道路上的一道门槛。为扫清群众求医路上的障碍,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人民医院成为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第一批签约单位,真正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门诊楼
两年来,从浙一“下沉”而来的医生们对嵊州工作到底有什么样的体验?记者采访了两位“下沉”医生,请他们说说亲身感受。
放射科业务主任张鑫:做好技术传承让嵊州的病人留在嵊州
近段时间,长乐镇67岁村民张某很是高兴。因为在2017年6月,他被确诊为多发性肝癌,本以为活不了多久的他,却经过放射科业务主任张鑫的介入治疗完全康复了,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
放射科业务主任张鑫
2017年6月20日,张某在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肝脏情况不太好,而且肿瘤指标有明显的升高。后来,张某经过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肝癌。“当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心如死灰。”张某说,幸亏张医生在第一时间告诉他,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
其实张某在得知自己患多发性肝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杭州、上海等大医院就诊。
“后来我就告诉他们,我就是浙一来的医生,而且把介入治疗的流程、优缺点、预期疗效、可能的并发症都详细告诉了家属,他们也就放心了。”张鑫告诉记者,介入治疗是采用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把肿瘤的血管堵住之后,让肿瘤饿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张鑫说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非开腹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该方法名叫TACE。
“手术很成功,手术后我也跟他说过要每个月都到医院进行复查。”张鑫说复查的目的一是为了看手术的疗效,二是为了看有没有新的肿瘤长出来。
“在前段时间的复查过程中,发现该病人的3个肿瘤全部灭活了,而且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新的肿瘤长出来,说明是完全康复了。”张鑫说,当看到病人久违的笑脸时,当病人们通过治疗康复出院时,当病人及家属对他一次次表示感谢时,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6年5月,乘着“双下沉、两提升”的东风,张鑫来到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当时没有独立的介入中心,DSA等医疗设备才刚刚购买进来,尚未完全安装好,更不要说专业的介入技术人才。”张鑫此行注定是一个开疆拓土、征战一方的将士。
6月份,DSA刚弄好,张鑫就连续抢救了两位危重患者。一位是肺结核伴霉菌感染的咯血病人,张鑫替他做了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成功地将呕血不止的病人救了回来。不久后,张鑫又完成了我市首台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利用介入治疗手术,救治了一位子宫大出血的患者。而这个手术不仅救病人于“水火”,还对病人的损伤降到最低,保留子宫的各种功能。也是因为这件事,张鑫清晰地看到了践行“双下沉、两提升”的意义,以及自己肩头的责任。
从浙一到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张鑫一步一步扩充人才、设备和病区。每周他都会抽时间为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将最新的治疗理念和专业知识带到基层。他也经常和科室人员展开病例讨论,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家解疑释惑。
随着介入中心的成立,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也正式进入了全新的“介入时代”。仅去年1年,我市应用介入术成功开展介入手术近千例,经张鑫医生救治100多例患者,并成功开展了许多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急诊微创介入治疗,最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肿瘤性出血、外伤性脏器出血、产后出血等,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嵊州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
除了业务的发展,张鑫十分重视对人才培养,他带徒真是不遗余力地传帮带,很快“徒弟”裘华峰能独立开展手术了,他又毫不犹豫地将他送到浙一自己老师那里进修。
由于介入学科的特殊性,愿意干这一行的医生很少,而成为一个好的介入医生也要付出很多。“介入手术是有辐射的,就算穿着防护服,但经常开展手术多多少少对身体还是会有影响的,而且介入医生基本上是随叫随到,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无法预测下一个患者在什么时候到来。”张鑫说,接下来他将再带1-2个徒弟,在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形成一个介入团队,从而让更多的嵊州人在基层就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技术。
“我们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我们也总有一天要回到浙一,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做好技术的传承,真正做到技术上的下沉、提升,让嵊州的患者留在嵊州。”张鑫说,虽然射线对身体有损伤,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使命感,对病人要有责任感,这样完成一台手术后,才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