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干部队伍“铸铁”行动
6.补足精神之“钙”。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清廉教育纳入党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剡溪讲堂、反腐倡廉宣讲团的重要内容,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继续组织开展全市行政事业人员廉政法规季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严格领导干部企业社团兼职、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
7.把准选人之“舵”。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嵊州市科(局)级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考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对照领导干部政治表现23条负面清单,强化对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考察,实现政治素质与能力素质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四考合一”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使之成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工程”,每年选派12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基层挂职锻炼,各级班子及党政正职中常态化配备一定比例的优秀年轻干部。继续开展中层干部跨乡镇跨部门交流,进一步破除“中梗阻”现象,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优化干部资源配置。
8.扎紧权力之“笼”。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健全对风险点的预警机制、防控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治理。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探索建立统一的党务信息公开平台,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加强公共资金规范管理,健全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机制,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将所有公共资金全部纳入审计监督。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推动有条件上网的公共资源通过网络开展交易,切断权力插手的链条。严格规范招标、投标、评标、中介等相关方的行为,严厉打击肢解项目、明招暗定、陪标围标串标等行为,坚决防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公共资源配置和交易领域的腐败。打造以市纪委监委为中心、以派驻机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为支撑的“一轴两翼”的工作格局,增强监督实效。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保持每年3轮,巡察20个单位的进度,扎实推进巡察工作,推动巡察向村级延伸,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9.严纠“四风”之“弊”。高标准执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的36条办法。开展“集中整饬纪律、严厉惩治歪风、着力优化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福利、机关“中梗阻”、机关干部“二传手”等问题。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机制,通过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的主体责任,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对照“十种表现”,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重点纠正一些党员干部“慵懒散”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坚持破旧立新、深度治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有对照、时刻有警醒。
10.大兴调研之“风”。深入推进“1+10+N”专题调研,领导干部每年下镇街、村社区等基层一线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市领导带头选择一个乡镇(街道)开展“蹲点式”调研,蹲点调研时间不少于3天。市级机关部门组成以班子成员为组长,相关科室参与的调研组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各乡镇(街道)领导要集中一段时间走遍分管范围内所有单位,驻村指导员要走访全村所有农户。完善调研成果转化制度,及时把研究成果体现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去,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重要举措。
11.勇挑担当之“责”。聚焦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的奋斗目标,强化对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倡导“履职担当、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大力支持党员干部大胆履职、高效干事,切实增强市委市政府领导力、乡镇部门的执行力和基层一线的落实力。深化完善《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1+X”容错纠错制度体系,分领域建立容错纠错清单,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干事热情。
12.夯实服务之“基”。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打造“优、简、快”高效政府。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政府服务新模式,实现90个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推进200个以上重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构建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100天”的高效审批流程。进一步搭建政商沟通交流平台,健全党政机关与企业的意见征询、政策反馈、精准帮扶等机制,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加大地方金融服务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继续推进政银企联动合力助推实体经济专项行动,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到实处。加快“中介超市”建设,推进具有全套资质的中介机构或中介联合体建设。
(三)实施基层基础“培元”行动
13.牵住“三资”管理“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加强代理会计队伍建设、完善资产资源处置、合同清理规范、村级工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用工管理、村级财务公开等方面入手,加强“三资”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修订《嵊州市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失职失责行为的责任追究,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管理不严、问题频发的单位启动“一案双查”,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14.种好基层党建“责任田”。健全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五星达标、3A争创”,通过3年时间努力,全市300个村以上实现五星达标,其中30个村左右达到3A级景区村的创建标准,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嵊州样板。完善村干部上班值班、民情分析会、月度工作任务清单、“五零”承诺、年度考核管理等制度,严格执行村干部履职指数考评,强化对村干部的履职监督。
15.开展扶贫领域“大体检”。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排查和严肃查处在扶贫政策落实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格、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强化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推进扶贫领域信息库建设,实现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健全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公告公示制度,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提升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绩效。重视对各乡镇(街道)民政、教育、城建等条线干部的业务培训,着力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16.斩断涉黑涉恶“利益链”。坚持“打早打小、主动进攻、依法严惩、除恶务尽”方针,形成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严格按照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对已侦破案件循线深挖、逐一见底,全面查清黑恶势力的全部资产,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有效铲除黑恶势力赖以滋生的土壤。进一步加强党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和重点人群帮教管控,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氛围。
17.拧紧农村信访“安全阀”。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清零”集中攻坚行动,分管市领导每月听取攻坚行动推进情况汇报,责任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攻坚行动各项工作。实行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对疑难复杂矛盾进行专题分析会商研判,形成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成立市委市政府信访工作专项督查组,全面督查全市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和攻坚行动推进情况。深化信访调处质量“一案一评”工作,严格审核信访调处结果,逐件进行信访调处质量督评,对不合格的,实行退回,限期办结,重新督评。
18.保障群众评议“画像权”。创设多种考评载体,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度,通过采取“听、看、访、查、评”的方式,对乡镇(街道)、村级年度工作业绩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基层干部社会化评价工作,赋予基层群众更多的评判话语权,推动干部履职担当、激情干事。健全和完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社会评价机制,每年开展清廉满意度调查工作。
19.搭好村务监督“瞭望台”。改进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模式,按照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监督落实、通报反馈等方式开展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工作、每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工作。细化完善村务监督流程,针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村工程项目建设等监督的不同要求,分别细化村务监督具体流程,强化程序性监督。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民政、农办等单位共同参与,加强指导。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作用,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切实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