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打造过得硬打胜仗的基层执政骨干队伍
21.建设“有自觉、有激情、有担当、有作为”的乡镇(街道)干部队伍。优化乡镇(街道)干部年龄、性别、专业结构,注重补充城建规划、生态环保、农业技术、电子商务、财务融资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注重多渠道培养、选拔和使用本土干部,注重发挥“老乡镇”作用,建立不同形式的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加大培养选拔乡镇(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继续有计划地选拔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工作。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干部任期调整、最低服务年限、工作借调等规定,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加强乡镇(街道)干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关心爱护乡镇(街道)干部,认真落实市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市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等政策,改善乡镇(街道)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
22.培养“杭兰英式”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健全优选严管制,按照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带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要求,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培养和选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首位,坚持完善村党组织班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制度,坚持先定事、后选人,抓好村干部竞职承诺、创业承诺、廉洁承诺、辞职承诺、落选承诺等五项承诺的兑现。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退休或退出现职后回村(社区)任职、优秀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市每年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办法。坚持规范履职工作法和示范引领工作法,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标准》,严把《“民情通”好书记评选标准》,深入开展推选宣传“千名好支书”活动,打造杭兰英式的好支书团队;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村(社区)主职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乡镇换届时全市有一名以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23.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队伍。坚持保证质量、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未来10年全市党员数量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5%左右,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优化党员行业分布和结构比例,重视在80后、90后青年农民、工人中发展党员。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每年全员轮训农村(社区)党员。完善党员积分制,强化党员意识和党章党规意识,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实行动态评价积分制管理,推行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做法,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性体检、民主评议”,探索警示型党员教育帮扶多元化途径,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重视加强“空心村”党建工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助残扶残、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党内关爱基金(资金),关爱服务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完善党员信息系统建设,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实质作用。
24.统筹抓好其他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明确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合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按照“三转”的要求,乡镇(街道)纪(工)委应配备专职纪(工)委书记,规模较大的还必须配备专职纪(工)委副书记,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纪检干部。市一级要配齐配强组织员,乡镇(街道)要配备组织委员、组织干事,配好宣传委员、宣传干事,配好群团组织负责人,统战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应当明确专人负责统战工作。加强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小组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村(社区)主职后备人才为重点,加强基层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民间人才培育,把优秀民间人才培养成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加强乡贤参事会建设,及时将杰出乡贤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支持有意愿的乡贤依法参与村“两委”选举。探索面向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招录选调生村官,推动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力宣传基层干部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为基层干部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