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沈寅初,1938年出生于嵊州市区,生物化工专家,被誉为“中国生物农药之父”,长期从事微生物源农药及生物化工研究和技术开发。
1970年代初,沈寅初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对人畜无毒害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为有效防治我国水稻主要病害纹枯病提供了首选用药,并首次实现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工业化生产,因此被称为“井冈霉素之父”。1980年代又成功开发高效杀虫杀螨抗生素——阿维菌素(7501杀虫素)、浏阳霉素,其中阿维菌素国内生产量全球最大。
1998年起被聘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12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校长,2005年5月至今任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2002年获候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2007年获中国农药工业杰出成就奖,2010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声音
“我的根始终在嵊州。”
——沈寅初
77岁的沈寅初依然不断地从杭州出发,飞往北京,驶向上海,走访全省各县市。他走进企业,走进地方政府,到各大院校演讲,他说,所做的一切都基于他成长的年代里,每个知识分子最为朴素的想法——知识是属于大家的。
他的知识分享给全人类。他发现的“井冈霉素”每年挽救着全球各地几亿亩的水稻,也在那个年代得到了87元钱的奖励。
他身在他乡,却始终惦记家乡。他一生中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都在浙江实现产业化,或基于巧合,或基于努力,他对这样的结果倍感自豪。
然而,依然会说一口较为流利嵊州话的沈寅初也有遗憾:科研成果没有很好地在家乡落地生根。但是他依然在努力,希望一个来自嵊州民间的抗癌中药配方,通过他的牵线搭桥能够最终造福人类。
“井冈霉素之父”
采访沈寅初,始终绕不过“井冈霉素”。而好脾气的沈老,也会不厌其烦地给我的每一位同行讲述这一段历史。
1964年,攻读了两年微生物生化遗传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沈寅初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随后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半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沈寅初看到,水稻纹枯病每年都在上亿亩的水稻田里出现,成为影响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最大障碍之一。
上路了,他开始领导一个只有五个人组成的团队,开始在全国各地挖掘泥土,然后回到实验室做上万次的实验。
这一过程有多难?沈寅初说,这一过程会令现在的年轻人瞠目结舌。为了挖土,曾经在原始森林迷路,曾经误闯入两派武斗的恐怖场面,每天走上数十里路而只背着一个水壶和几个馒头。还要在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份泥土里的几十万种微生物菌株里找到那一株有效的微生物,承受上万次实验后的上万次失望。
转折发生在1971年。这一年他走进革命老区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壤给他带来了好运——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非常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随后,经过大面积大田试验,确定此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水稻无毒无害,对人畜也非常安全,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农药。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地点,沈寅初和同事决定将这一新药取名“井冈霉素”。